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不能让“套牌白菜”毁了山东乡土味道

2025-11-28 08:54:41

作者:肖明君

  中宁枸杞、胶州大白菜等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这类产品源自特定地域,品质与声誉突出,受知识产权保护,价格远高于普通同类产品——比如普通白菜仅五六元,正宗胶州大白菜可达五六十元。记者调查发现,因其品牌溢价显著,很多不法商家盯上这一“商机”,在电商平台通过“套牌”牟利,将普通白菜包装成地理标志产品的胶州大白菜在线上公然大肆售卖。

  (11月26日央视《焦点访谈》)

  冬天是白菜消费的主打季节,北方人又有囤白菜过冬的习惯,在这个窗口期消费量自然不是一般的大,于是,电商平台上假冒名牌大白菜也开始踩着点批量上市。山东的胶州大白菜因其知名度高、品相好、味道正,从而成为被假冒的“重灾区”。从央视曝光镜头看,网售“胶州大白菜”打着地理标志产品旗号,包装精美、图文并茂、客服信誓旦旦,消费者满怀期待下单,收到的却是一棵来自南方菜市场的普通白菜——价格翻了几十倍,品质却是天壤之别。显然,这样的“套牌”骗局,盯上了品牌溢价,构成了消费欺诈。

  每一棵“套牌白菜”都不简单,其背后必有一个灰色链条:无货源店铺通过复制粘贴宣传素材,将几毛钱一斤的普通白菜包装成“胶州大白菜”,再以数十甚至上百元的价格高价出售。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假冒产品不仅货不对路,连发货地都与宣称产地相去甚远,有的甚至来自江苏的农贸市场。而在真正的胶州大白菜原产地,正品的采收时节还没到呢,电商平台上的假货却已满天飞。

  所以,“套牌白菜”实质上卖的不是白菜,而是一个地理标志的空壳。说起来,地理标志,尤其是农产品的原产地地理标志,已经是日常消费中被非常看重的“品牌信任”。据了解,一棵真正的胶州大白菜,不仅需要在胶州特定的土壤气候下种植,更要遵循某一套独特的农艺,“套牌白菜”的出现,不仅欺诈了消费者,更亵渎了耕作文化、毁坏了乡土味道、砸碎了地方品牌。“套牌白菜”大行其道,应如何破解?这个问题一旦被深究,“无货源电商模式”的野蛮生长就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无货源电商这类网店本身不囤货、不生产,仅靠信息差和流量玩法,在平台开店后“挂羊头卖狗肉”——看到某款产品热销,便迅速上架同名商品,再从低价渠道下单代发,赚取差价。这种模式本身并不违法,但一旦与地理标志挂钩,就滑向了侵权与欺诈的深渊。正如报道中提到的:同一人注册数十家店铺,用同一张图、同一段话术,把普通白菜反复“洗白”成胶州大白菜,形成了一条隐蔽而高效的“套牌流水线”。更讽刺的是,这些店铺往往深谙平台规则,页面上赫然展示地理标志专用标识,礼盒包装也做得有模有样,让消费者难辨真伪。再加上监管滞后、维权成本高、平台审核流于形式,让这些“套牌玩家”如鱼得水。

  把“套牌白菜”踢出市场,守护以胶东大白菜为代表的山东乡土味道,光靠媒体曝光显然不行。首先,平台必须“瞪起眼”来,对使用地理标志的产品要严格鉴别,要求商家提供产地证明、授权文件及专用标志使用许可,并建立溯源系统。其次,监管部门必须“抄起手”来,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知识产权等部门要共同行动,线上线下共同出击,依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套牌”行为从严处罚。唯有让造假者付出沉重代价、让守法者获得应有回报,才能守住“胶东大白菜”们的含金量。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