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项目成“唐僧肉”,招投标监管别掉链子
2025-11-26 08:55:44
作者:陈广江
殡葬项目关乎逝者尊严,牵动生者情感。在这个最需要敬畏的领域,却发生着最不堪的勾当。权力谋标、黑客夺标、代理贩标,多只黑手围猎殡葬项目背后,暴露出的招投标监管失灵问题亟待破解。
明枪暗箭之下,招投标的公平底线被一再突破。公安部公布的案例中,1.32亿元的文化陵园项目,几个“招呼”就定了归属。更讽刺的是,本应维护公平的招标代理机构,反倒成了“标贩子”。在江西吉安的案件中,代理机构负责人自己控制的公司中标,转手获利68万元。这种监守自盗的行为,让招投标制度形同虚设。
黑客团伙的加入更让人瞠目。伪造公章、入侵系统、篡改数据,一套操作行云流水。评标系统在这些技术罪犯面前宛如无人之境,想进就进,想出就出。技术本该服务民生,却成了破坏公平的工具,这不仅是对招投标制度的践踏,更是对公共安全的直接威胁。
乱象背后,是监管环节的层层失守。招标代理行业“零门槛”准入,导致市场鱼龙混杂。有的代理机构为讨好客户,不惜量身定制招标条件,把严肃的招投标文件变成了作弊小抄。评标场所管理形同虚设,业主代表在评标室公然指挥打分,代理人员随意操作电脑,连无线网络密码都能轻松破解。这些本该是最基本的监管环节,却成了最薄弱的防线。
更值得警惕的是“程序正确”背后的监管惰性。有的部门只满足于流程文件齐全,对标后的实际执行不闻不问。违法分包、转包现象屡禁不止,最终损害的是工程质量,埋单的是公共利益。这种重形式轻实质的监管思维,本质上是一种不作为。
监管不能总是慢半拍、掉链子。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把篱笆扎紧在前头。招标代理行业亟待设立准入门槛,人员规模、专业能力这些基本要求必须明确。技术监管也要升级换代,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手段应该充分运用到招投标监管中,让暗箱操作无处遁形。
最重要的是把监管贯穿项目全过程。合同履约不能纸上谈兵,人员在岗情况、施工质量、工程进度这些关键环节都得盯紧。中标只是开始,把工程干好才是正道。监管部门要较真碰硬,发现违法分包立即查处,见到质量瑕疵坚决整改。
说到底,殡葬事业关系百姓切身利益,容不得蛀虫啃食。只有把权力的笼子扎紧,把技术的漏洞堵死,把人的贪欲管住,才能让殡葬项目回归民生本色,不再是谁都想咬一口的“唐僧肉”。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