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管养老预收费,护住老人“钱袋子”
2025-11-21 07:59:12
作者:陈 砚
民政部、金融监管总局日前印发《养老机构预收费存管工作指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养老机构预收费监管,健全存管规则,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11月19日央视新闻)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家庭规模变小,机构养老成为许多老年人养老的首选。然而,现实中部分养老机构以押金、会员费、服务预付金等名义收取高额费用,衍生出资金挪用、退费困难、“卷款跑路”等一系列乱象,严重侵害老年人权益,扰乱养老市场秩序。
养老钱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要保障,此次工作指引的发布,可谓给养老钱加上了一把实实在在的“安全锁”。首先,资金不直接交付机构,而是进入专用账户。新规要求,养老机构应在指定银行开立唯一的预收费专用存款账户,老年人支付的押金、会员费等原则上直接转入该账户。即便以现金方式收取,也须在次日内存入。这类似于网购中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资金并不直接进入卖家账户,待服务确认后再行划转,从而有效避免机构随意挪用资金。
其次,用款严格审核,得有凭有据。机构使用存管资金时,需向银行提交申请,说明用途并附相应凭证,银行履行审核职责。如发现大额交易、可疑交易、高风险交易等交易异常情况,银行将暂停支付并向民政部门作出风险提示,相当于为资金流动安装了“监测器”和“警报灯”。
最让人安心的是,退费更便捷,程序明确、到账及时。以往老人办理退费时常遭遇拖延刁难,新规明确规定:符合退费条件的,机构提交申请后,银行须在当日、最迟次日通过原路径一次性退还余款。这不仅提升了效率,也极大降低了纠纷风险,让消费者更加安心。
有人担心,严格监管是否会增加合规机构的负担?事实上,规范化管理恰恰有助于优胜劣汰。对诚信经营的养老机构而言,透明的资金管理反而是一种“信用认证”,能增强家庭用户的信任。而那些企图通过资金池运作、恶意敛财的机构,则将在新规面前难以遁形。净化市场环境,最终有利于整个行业良性发展。
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安,是家庭与社会的共同责任。新规以精细化金融监管化解群众后顾之忧,养老机构需强化法治意识与责任担当,严格依规履责;相关部门也要持续加强监管,推动服务规范提升。随着政策落地见效,必将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的可信度与安全感,推动服务体系健康发展,让老年人真正安心养老、放心消费。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