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预住院”让床位转起来患者省下来

2025-11-20 08:43:30

作者:李 娜

  □李 娜

  北京市医保局近日印发《关于开展“预住院”费用医保支付试点工作的通知》,协和医院、宣武医院等5家医院开展“预住院”试点,相关术前检查费用纳入住院医保统一结算。

  (11月19日《工人日报》)

  “预住院”费用医保支付政策使术前检查这一原来由住院流程承载的医疗环节,提前至门诊阶段完成,并将其纳入住院费用统一结算。患者只需等待床位空出便可直接入院手术,从而提升医疗效率,优化就医体验。

  长期以来,“看病难、住院难”问题困扰着广大患者。择期手术患者通常需要经历“确诊—门诊检查—等待床位—住院—手术”的漫长流程。各个环节相对独立,缺乏有效衔接。患者往往需要多次往返医院,门诊检查费用需个人先行垫付,且报销比例较低。还有一些患者为了术前检查提前住院,既增加个人经济负担,又占用本就紧张的床位资源。

  “预住院”模式的实施,不仅是技术层面的优化,更是从患者实际需求出发的诊疗流程重构。一方面,可减轻患者垫付压力,提高实际报销比例;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快医院床位周转,提升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对医保基金而言,也能使资金使用更加精准。尤其对外地患者,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其就医负担。

  然而,推行“预住院”模式也面临诸多挑战,流程衔接是首要难题。“预住院”涉及门诊与住院系统的无缝对接,需要医院内部多部门高效协同。对大型三甲医院而言,改造现有信息系统、重构诊疗流程工作量巨大。加之不同医院间系统兼容性问题,特别是跨区域、跨层级医疗机构的数据共享障碍,使得患者难以实现跨院完成检查和住院。

  其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制约政策推广。目前试点主要集中在国内领先的医疗机构,这些医院具备较强的管理和技术支撑能力。然而,在向基层医疗机构推广时,可能面临检查设备不足、专科能力有限等现实困难。

  再者,政策实施细则亟待完善。各医院试点病种、报销标准不一,容易造成新的不公平;异地就医患者结算流程复杂,政策衔接可能存在盲区。如何确保医疗质量不受影响,避免医院为追求床位周转率而仓促手术,都需要更细致的制度设计。

  “预住院”试点的推进,体现了医疗管理理念的重要转变。但要真正破解“看病难”,除单项政策突破外,更需要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分级诊疗制度落实等配套改革协同推进。期待“预住院”在试点中不断完善,早日惠及更多患者。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