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论文买卖:既要打账号,更要查供需
2025-11-14 08:30:33
作者:冯海宁
论文买卖是一种学术不端行为。尽管这些年来我国多措并举进行打击,但依然形成了供需两旺的“论文市场”。一边是“论文工厂”屡被曝光,一边是论文需求者找人代写、代发、代投。而在供需中间充当桥梁的便是部分网络账号。
这类账号存在于多个社交媒体、电商平台,输入“期刊”“论文发表”等关键词就能检索到。有的账号扮演着论文中介的角色,有的是“论文工厂”的前端店铺。可以说,治理论文买卖关键一招是从相关账号入手,打其“七寸”。
对此,中央网信办雷霆出击,依法查处了一批从事论文买卖的违规账号。这些账号运作手法多样:有的明码标价进行论文交易,有的通过引流建群实施买卖,还有的利用话题暗示提供违规服务。但无论如何变换手法,都难以逃脱监管视线。
此次查处违规账号,切断了论文买卖的关键链条,让论文需求者无处去买,“论文工厂”也难以“揽活”。同时,还有“净网”之效、警示之效。但相关平台是否被约谈或查处,目前尚不明确。违规账号买卖论文,平台难辞其咎。
根据我国电子商务法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销售或提供法律、行政法规禁止交易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违规情形的,平台应依法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并向有关部门报告。《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也明确了平台主体责任。
此外,能否从这些已经查处的违规账号入手,顺藤摸瓜调查论文买卖供需两端的责任人,也值得思考。一般来说,如果论文买卖通过违规账号交易,都会留下交易记录和其他痕迹,若能实现“两端同查”,将产生更大的震慑效果。
论文买卖之所以屡禁不止、屡治不绝,除了受到利益驱使外,另一个原因是参与者自认为“安全”。但如果通过查处违规账号找到论文买卖两端的责任人,无疑会打破某些人的“安全”幻觉。因此,严打论文买卖必须深挖彻查。
而且,这些违规账号被依法关闭后,会不会换个“马甲”重新出现,也值得关注。由于当前大学生毕业、职称评审、科研项目申请等都需要论文支撑,而部分需求者缺乏写作和发表能力,这就为论文买卖提供了生存土壤。
所以,严打论文买卖违规账号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是要打“持久战”,防止相关账号注册人换装登场。这既需要平台履职尽责,也要求监管部门保持高压态势。只有对论文买卖类账号加强重点监管、露头就打,才能持续精准遏制。
当然,治理论文乱象需要全链条发力。国家已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克服“唯论文”倾向,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学位法》也设有遏制论文代写的条款,这些都有助于从需求端减少论文买卖,但关键还在于落实。
此次严厉打击后,论文买卖链条可能会更加隐蔽,增加整治难度。但无论违规行为如何伪装,平台和监管者都需保持警惕。只要论文买卖存在,总会留下痕迹,这就需要我们紧盯网络空间的蛛丝马迹。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