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殴打九旬老母,法理难容

2025-11-14 08:26:40

作者:焦小超

  “男子殴打92岁母亲”的视频,近日引发网络关注和谴责。11月12日,常州市公安局武进分局通报,打人者杨某中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侦办中。 (11月13日极目新闻)

  这起令人痛心的事件,不仅触碰了“百善孝为先”的道德底线,更因涉嫌违法犯罪受到法律严惩。此事犹如一面镜子,照见个别家庭人伦秩序的失范,也折射出当前社会治理中不容忽视的盲区。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92岁高龄的母亲,辛苦养大几个孩子,本该安享晚年时,却遭亲生儿子拳脚相向,这不仅是对亲情的亵渎,更是对法律的漠视。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禁止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反家庭暴力法更将针对老年人的侵害列为重点防范对象。杨某中的行为已突破法律底线与伦理边界,等待他的必将是法律的公正裁决。这也向全社会传递出明确信号:孝敬父母不仅是道德要求,更是法定义务,任何侵害老年人权益的行为都必须承担相应后果。

  然而,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极端的家庭暴力?从邻居描述来看,老人育有四女一子,小儿子与老人年龄差37岁,可能存在特殊的代际相处困境;拆迁后母子与其他家庭合住,居住环境的复杂性是否加剧了矛盾?而四个女儿“外嫁后偶尔回来送食物”的细节,又折射出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下子女赡养责任的碎片化。这起事件暴露出的不仅是个别子女孝道观念的缺失,更有老龄化社会下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现实保障。

  守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不能仅靠事后惩戒,更需要构建起“预警—发现—处置—帮扶”的全链条防护体系。基层组织应该发挥“神经末梢”作用,借鉴多地“一站式”矛盾调处模式,将妇联、派出所、民政等部门的力量整合起来,对高龄、独居、与子女同住的重点老年群体建立定期走访机制,主动排查风险隐患。针对拆迁安置等人口流动带来的邻里陌生化问题,可通过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站、组建志愿帮扶队伍等方式,打破“各扫门前雪”的隔阂,让社区成为老年人权益保护的第一道防线。

  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不仅是维护一个个家庭的幸福安宁,更是守护整个社会的文明底线。常州这起事件虽属于极端个案,但其教训深刻。我们应以案为鉴,进一步夯实家庭养老基础责任,强化法律刚性约束,完善社区支持功能,拓宽社会关爱渠道,多方合力构筑起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坚固屏障。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