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破题,让消费维权不再难
2025-11-13 08:40:40
作者:焦小超
消费纠纷的高效化解,是激活消费潜力的重要前提。然而,随着数字消费、预付式消费等新业态快速发展,消费场景越来越复杂,纠纷类型随之不断翻新,以往“凭经验办事”的化解模式已难以适应现实需求。2024年山东市场监管系统办结各类投诉举报咨询183.82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37亿元。这组数据既体现了监管效能,也反映出消费维权的现实压力。渠道分散、标准不一、效率参差,常使消费者陷入“维权成本高、周期长”的困境。山东出台《规范》,正是直面这些痛点,通过制度创新打通维权“堵点”。
《规范》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了一套清晰的“1234”协同体系,让消费者维权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1个核心目标”,以术语定义和工作原则为“2大基础”,以诉调对接、结果运用、评价改进为“3项保障”,以企业和解、社会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为“4类主体”职责。这种设计打破了过去“各管一段”的治理壁垒,实现了消费纠纷化解从“碎片化”到“系统化”的转变,从接到投诉开始,到最终解决问题,每个环节都有明确规范,确保了维权过程更加规范、高效。
五大创新亮点更凸显了标准的前瞻性:全流程闭环设计让投诉从受理到解决的每个环节“不断档”;多元共治格局整合企业、社会组织、行政部门、司法机关四方力量,变“政府独唱”为“社会合唱”;阳光化监督机制将维权过程“晒在阳光下”,压缩权力寻租空间;专业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公信力,让消费者“找得到人、信得过人”;动态化优化机制则以反馈为鉴,确保标准始终与消费需求同频共振。这种“系统化、全周期、可进化”的设计,使消费纠纷处理从“救火式”转向“预防式”,从“事后补救”延伸至“事前规范”,真正实现了治理效能的跃升。
标准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更在于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规范》对消费者而言,是维权指南针;对企业而言,是责任明白纸;对基层工作者而言,则是操作工具箱。三方协同发力,才能形成“企业自律、社会监督、行政监管、司法保障”的消费治理新格局。更深远的影响则在于,这一标准为全国消费纠纷化解提供了可复制的“山东样本”。它证明,消费环境的优化不仅需要市场主体的自律,更需要制度的他律;不仅需要“头痛医头”的个案解决,更需要“系统施治”的顶层设计。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直接体现。《规范》的实施是山东在消费治理领域的一次标志性突破。它用标准之力筑起消费之信,不仅为“放心消费在山东”品牌添彩,更为中国式现代化治理写下生动注脚。期待这一“山东经验”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构建更公平、更高效、更温暖的消费环境贡献更大力量。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