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宿舍的宁静容不得“流量喧嚣”
2025-11-11 09:18:23
作者:王佳怡

黎青 作
近日,多家社交媒体平台的直播间内,大学宿舍成为新的“流量高地”:阅读灯与补光灯、键盘声与音乐声、遮挡的床帘与被泄露的隐私……当本该休憩的宿舍变成热闹的直播秀场,公共空间沦为“个人演播厅”,新的宿舍矛盾一触即发。(11月9日《中国科学报》)
大学生涉足网络直播、怀揣成为网红的梦想,本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个人选择。镜头前的大学生主播们,有的展示专业知识科普,有的分享校园生活日常,有的通过才艺表演收获粉丝。这些青春活力的自然释放本无可厚非,却因公共空间与私人领域的模糊界限引发诸多争议:深夜高音量直播干扰他人休息、个人隐私在镜头前不经意间暴露、室友关系因“表演需求”变得剑拔弩张……某高校甚至出现学生为躲避监管,躲在厕所直播的极端案例。这些行为不仅突破了公共生活的应有边界,更漠视了他人合法权益的客观存在。
部分学生参与直播,或许仅仅是出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又或者是盲目跟风。然而,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实:不少大学生对网红经济存在认知偏差,幻想着能通过直播一夜成名,跻身所谓的“人生巅峰”。他们在图书馆昏昏欲睡、课堂上魂不守舍,回到宿舍却摇身一变,成为精神抖擞的“直播间主播”。这般本末倒置的行为更可能使年轻人在追逐一时流量的过程中,渐渐偏离脚踏实地、稳步成长的正轨。
大学生直播并非洪水猛兽,但宿舍直播绝不能任性而为。扭转这一局面,既需学生自身守好边界,也需学校、平台与社会协同发力。对此,高校需完善宿舍管理细则、加强价值观引导,帮助学生在兴趣与责任间找到平衡,划清“不影响集体生活、不侵犯他人权益”的底线;平台应减少对“学生主播”“宿舍直播”的流量倾斜,摒弃过度炒作“校园网红”的倾向,避免助长盲目跟风;学生更要清醒认识到,学有所成才是青春正道,而非沉溺流量泡沫。要知道,大学的真正舞台不在镜头前的刻意表演,而在图书馆的书香里、实验室的仪器旁,更在每一个为梦想脚踏实地奋斗的日常中。
大学宿舍不是与世隔绝的真空地带,而是观察社会的一个微观窗口。若
高校管理者以更包容的胸怀倾听青年心声,以更富智慧的制度引导取代机械管控;若大学生群体以更自觉的责任意识协调个人表达与集体权益,这场宿舍直播乱象或许也将蜕变为青年成长的实践课堂。唯有守护好校园的宁静底色与精神纯粹,才能为青年学子锚定成长的正确坐标,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步履更稳。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