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医保卡变“购物卡”缘何屡禁不止?

2025-11-11 09:17:59

作者:陈广江

  近期有消费者反映,有人在网络平台上放出“医保卡薅羊毛攻略”,公然分享在药店里刷医保卡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经验。记者在多地走访发现,一些药店将牙刷、面膜、防晒霜等日用品标注为“牙科用毛刷”“医用敷料”“医用隔离垫”等一类医疗器械,诱导消费者刷医保卡购买。(11月9日央广网)

  医保个人账户的钱,具有“专款专用”的性质。它不是普通的储蓄,更不能随意提取或消费。我国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只能用于支付参保人员的医疗相关费用。把医保卡当成“购物卡”,表面上看是占了一点小便宜,实际上却动摇了医保制度的根基。

  这类违法行为缘何屡屡出现?一方面,部分参保人对医保资金的性质认识不足,误以为“卡里的钱就是自己的”,不用就等于浪费。另一方面,一些药店和生产厂家受利益驱动,把日用品披上医疗器械“马甲”,再利用医保编码漏洞实现“合规”结算。更有甚者,如报道中提到的某企业,凭借一款名为“医用隔离垫”的防晒冰袖,就签下近两万家药店的订单,金额高达9000万元。这种有组织的“套刷”行为,已不是简单的违规,而是对医保基金的系统性侵蚀,涉嫌违法犯罪。

  事实上,“套刷”医保卡问题由来已久且愈演愈烈。据报道,今年多地医保局陆续发布“禁止将医保卡变为‘购物卡’”的预警提示。但部分地区药店和厂家并未停止此类违法行为。除了法律细则待完善、基层执法力量薄弱、监管覆盖有限等客观因素外,处罚力度偏弱、违法成本偏低是重要原因。现有处罚多以罚款为主,金额常与违法所得不成比例,难以形成震慑。一些违规企业甚至将罚款视为“经营成本”,这种“违法成本低而收益高”的失衡局面,无形中助长了投机心理。

  根治医保卡滥用,必须强化全链条监管,进一步提高违法成本。从产品备案、生产销售,到药店结算、医保审核,每个环节都应压实责任、从严把关,斩断黑色利益链,堵住制度漏洞。对违规药店和厂家要加大处罚力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形成有效震慑。

  同时,要加强医保政策宣传普及,让参保人明白医保基金是“救命钱”,不是“零花钱”。规范用卡、珍惜额度,既是对自身健康负责,也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总之,医保卡不是“购物卡”,医保基金更不是“唐僧肉”。只有各方共同努力,筑牢法治与道德的双重防线,才能确保“救命钱”用在刀刃上,守护好每个人的健康权益。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