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舜网•理上网来】“破壁”与“出圈”:齐鲁文化的青春对话

2025-11-10 21:38:06

作者:陈碧莹

  在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土壤中,齐鲁文化如一条汹涌澎湃的大河,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流淌在新时代的河道里。山东,这片孕育了儒家思想的沃土,正以一场静水流深的文化革新,让千年文脉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生。没有轰轰烈烈的口号,只有细腻笔触在城市和乡村肌理上描绘的“文化两创”图景,一幅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长卷正在齐鲁大地徐徐展开。

  文化“两创”:齐鲁大地的时代答卷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山东肩负着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使命。这一命题不仅关乎文化传承,更与民族复兴息息相关。“两创”理念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指明方向:既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近年来,山东深耕人文沃土,系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发,创新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从打造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文化体验廊道和沿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的“四廊一线”,到发布“文润海岱 游读齐鲁”文物主题游径,山东正构建起多维联动、沉浸感强的文旅新场景,让八方来客深度体验中华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认同。

  破壁:名士文化的现代转化

  作为山东的省会,“泉城”济南正以一系列精致而富有创意的实践,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这座拥有4600多年文明史和27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诗意风貌闻名,更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人文荟萃享誉中外。

  从李白、杜甫、曾巩,到苏轼、苏辙、李清照、辛弃疾,这些中国历史上星光璀璨的名士都与济南结下不解之缘,成为这座城市珍贵的文化遗产。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深入挖掘利用名士文化、“二安”文化等资源,建设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

  围绕这一目标,济南报业精心策划制作了城市历史人文微纪录片《济南名士多》《名士风华录》,全力打造“海右名士”城市新名片。制作团队展开“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的全新探索,通过主持人出镜、专家深度访谈、探访名人古迹、追寻先贤足迹以及名士后人采访等手段,系统展现历史名士与济南的渊源。

  数字赋能让名士文化触手可及。创作团队创新使用AIGC、情景还原演绎等技术,让济南名士“活”了起来。这正是传统文化现代传播的精髓——不是降低文化品位去迎合,而是提升表达手段去吸引。从“二安”文化的创新表达到古城名士资源的数字赋能,“二安文化”这一济南独特名片,正从历史名词变为可亲近、可消费、可共鸣的活符号。

  出圈:年轻语态的文化共鸣

  曾几何时,文物、名人在许多人印象中是历史书中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是不可触及的“高冷”存在。而今,山东多地博物馆、名士祠堂巧妙地将宏大文化叙事融入文创产品,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生活体验。

  这种转变意味深长。当游客拿着文物盲盒惊喜开箱,用社交媒体记录与文物的创意合影;当年轻人跟着旅游线路上传网红转场视频,传统文化就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典籍,而是可以分享、创造、“玩”起来的时尚潮流。这种从“要我了解”到“我要了解”的转变,正是文化传承最坚实的根基。

  济南正积极探索文商旅融合新路,把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商业体、经济体有机融合。在芙蓉街、宽厚里等历史文化街区,传统建筑与现代商业业态和谐共生;在百花洲、明府城,非遗体验与创意市集相得益彰。传统文化以轻盈姿态走进现代生活,实现了从“活”起来到“潮”起来的跨越。

  燎原:全民参与的文化传承新范式

  传统文化“火”起来,离不开全民参与。青州博物馆让游客通过互动屏幕“参与”科举答题,拉近了古今距离;曹县汉服产业把传统服饰做成年轻人追捧的时尚单品;泰山皮影戏走进现代文旅街区,成为可体验、可消费的文化符号。这些探索证明:只有当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才能真正点燃大众的参与热情。

  从民间自发活动到系统化推广,从文物活化到教育融入,山东构建起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文化传承体系。这不仅是方法的创新,更是理念的升华——传统文化不再只是馆藏珍宝,而是全民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

  在曲阜,孩子们在孔子研究院体验传统礼仪;在淄博,陶瓷艺人在工作室传授千年技艺;在烟台,剪纸艺人走进社区与居民共创作品。这些看似微小的实践,实则是文化传承的根基。当千年文脉融入当代生活,当古老智慧照进现代实践,文化自信便在这一点一滴的全民参与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创新与传承的辩证之道

  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不仅在于保护之“守”,更在于传播之“创”。当我们将传统文化从历史的深处请进当代生活的现场,当“触不可及”通过创新表达变成“触手可及”,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便真正实现了从“活起来”到“火起来”的跨越。

  这场跨越千年的青春对话启示我们:文化传承不需要板起面孔的说教,只需要找到与时代共鸣的频率。在山东的实践中,我们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美美与共,见证了守正与创新的相得益彰。

  期待山东继续探索,让齐鲁文脉不仅铭记在史册里,更跃动在每个参与者的生命体验中。当文化的种子在创新土壤中生根发芽,当传统的花朵在时代春风中绽放,我们将迎来一个文化更加繁荣的新时代——传统与现代交响,守正与创新共鸣,让中华文明的长河在时代的河道中永远奔流不息。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