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住院限制天数,政策执行岂能跑偏

2025-10-28 08:58:02

作者:陈广江

  近年来,医保部门着力推进住院服务按病种付费,以促进医疗机构加强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管理,主动降低成本,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不过,也有一些患者反映,有的医院基于医保控费考量,限制患者住院天数,出现频繁转院、分解住院等情况。(10月27日《工人日报》)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本是优化医疗资源使用、减轻患者负担的重要举措。但一些医院以“医保额度已满”为由,要求患者限期出院、反复转院,甚至出现分解住院的怪象。政策执行跑偏,损害患者权益,也背离改革初衷。

  患者住院天数被人为限制,背后是医疗机构对医保支付方式的误读与扭曲。按病种付费改革,核心是通过科学测算制定病组支付标准,引导医院合理控制成本、提升服务效率。但实际操作中,一些医院将医保支付的“均值”简单理解为“限额”,一旦患者治疗费用接近或超出该标准,便急于让其出院。

  必须明确,国家医保部门从未出台“单次住院不得超过15天”或类似限制性规定。医保支付标准本质上是基于历史数据形成的参考均值,其设计初衷是引导医疗行为规范化,而非设定医疗费用的绝对上限。对于病情复杂、合并症多的患者,实际治疗费用高于这一标准是正常且合理的医疗现象。医院将医保支付的“均值”异化为“限额”,是对政策的片面解读和错误执行。

  这种执行偏差带来的后果不容小觑。对患者而言,频繁转院不仅加剧身心负担,还可能导致治疗中断、重复检查、病情延误。对医生来说,诊疗之外还要疲于计算费用、规避“超标”,无异于捆绑其专业手脚。从医保制度长远发展看,此类短视行为将削弱公众对医改的信任,阻碍医疗服务体系健康发展。

  纠正这一偏差,医疗机构需端正认识,回归“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不是简单的控费工具,而是推动医疗行为规范化、精细化的杠杆。医院应通过优化内部管理、提升诊疗效率来实现成本控制。

  医保部门要加强政策传导与监管力度。一方面持续澄清政策误区,明确反对任何形式的“住院天数限制”;另一方面健全医疗机构行为监督机制,严查违规行为并公开曝光。此外完善特例单议机制,为复杂重症患者提供灵活支付保障。

  从长远看,破解这一难题还需推进医疗体系协同改革。加强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推动分级诊疗落地,使急性期、康复期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间顺畅转诊。同时,加快医院收入结构与医生薪酬制度改革,让医生能够专注于治病救人。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