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珍珠与监护真空,谁该为孩子撑起安全伞
2025-10-27 08:45:52
作者:丁慎毅
近日,浙江台州一3岁儿童在游乐场玩蹦床时被奶茶里的珍珠噎住致窒息身亡引关注。其父李先生认为,孩子身亡与奶茶太黏稠、游乐场救助不当有关系,三方正在调解。10月25日上午,台州临海杜桥镇有关部门回应,之前两轮的调解工作暂未取得进展,25日将开展第三轮调解。(澎湃新闻)
3岁男孩的生命,定格在一杯珍珠奶茶和一张蹦床上。监控画面里,绿色衣服的小小身影跳了几下,忽然坐下,再也没能站起来。调解进入第三轮,责任划分还在继续,但一个生命已经无法重来。
网友说:“维权意识满分,监护意识不及格。”这句话很刺耳,却戳中了一个被我们忽略太久的问题——做父母这件事,从来没有人给我们发过“合格证”。
奶茶店小程序上确实有一行小字:“三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饮用”。可哪个家长会认真翻阅电子菜单的每一个角落?游乐场确实禁止带食物入场,但工作人员是否认真劝阻过?当我们把目光从商家移回家长身上,明知是3岁孩子,为什么要给他买珍珠奶茶?明知刚喝完饮料,为什么让他马上玩蹦床?孩子出现异常时,为什么没能立即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这些问题很残忍,但无法回避。
类似的新闻并不陌生,诸如幼儿误食磁力珠肠穿孔、孩子被忘在车内中暑、儿童游泳时溺水身亡......每一起悲剧发生后,我们总是痛心地说“本可以避免”。
确实本可以避免。如果家长知道,3岁以下幼儿气管直径只有1厘米,和珍珠大小相近;如果家长学过,海姆立克急救法能在黄金4分钟内挽回生命;如果家长明白,监护不是站在旁边玩手机,而是时刻预判风险……
我们生活的时代,养宠物要学习,开车要考证,唯独做父母这件最复杂的事,却无师自通。
浙江台州的这起悲剧,应该成为改变的开始。有关部门要做的,不是简单调解赔偿,而是推动让准父母们先学怎么做父母,再成为父母。
社会要做的,不是一味指责商家或家长,而是在奶茶杯上印醒目标识,在游乐场设置安全提示,在社区开展急救培训。让安全知识变得触手可及,让学习做父母成为一件自然的事。
家长要做的,是完成从“养大”孩子到“养好”孩子的转变。一位参加过云南红河县“家长夜校”活动的父亲说:“以前孩子成绩不好就打骂,现在懂了,先要教会他避开危险,活下去比考满分重要。”
真正的爱,不是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而是在他伸手接奶茶时说“这个不适合你”,在他奔向蹦床时说“先休息一会儿”。
台州的那个下午,如果有人说“不”,悲剧就不会发生。说“不”需要勇气,更需要见识。这份见识和勇气,应该来自整个社会的支持。
珍珠奶茶没有错,蹦床也没有错,错的是我们总觉得“意外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生命无法重来,但责任可以觉醒。从今天起,愿每一个父母都能明白——最好的爱,不是事后的痛哭维权,而是事前的用心守护。因为监护意识这门课,我们真的都该补上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