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花车乱象亮剑,擦亮泉城文明窗口
2025-10-16 07:44:17
作者:焦小超
花车问题,绝非小事,而是关乎城市品质的“民生考题”。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这些假花缠身、装饰各异的载客三轮车长期盘踞在趵突泉、大明湖等景区周边,看似为游客提供了便利,实则沦为乱象的载体。司机们结成隐形的“价格联盟”漫天要价,每辆花车平均起步价高达50至60元,再远一点的地方,跑一趟要70元,假期高峰甚至出现百元要价。除了价格混乱,花车行驶安全问题同样突出。花车闯红灯、逆行、占用机动车道、随意掉头等惊险场景频频出现,严重扰乱了交通秩序,埋下了安全隐患。花车乱象与济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城市形象格格不入。
面对花车违规问题,济南市相关部门已开展多轮专项整治和联合执法行动并取得一定成效,目前正探讨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否则还会上演“整治一来就躲,整治一走就回”的老把戏。追根溯源,问题症结在于权责划分模糊不清、法规依据存在缺失:景区管理机构因执法权限制仅能进行口头提醒,城市管理部门只能采取劝离措施,交通管理部门对已上牌且驾驶员持证的花车同样缺乏有效查处手段,最终形成了“谁都管谁都管不好”的监管盲区。正如专家所言,短期集中整治容易催生违法者的“游击战术”,若不能从根本上理顺常态化监管机制、提高违法成本,就会形成“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恶性循环。
拟出台的禁行新规,正是破解花车治理困局的关键举措。老城区作为济南历史文化核心区,青石路承载着城市记忆,泉城路改造正着力打造“高效、安全、绿色”的交通环境,花车的无序穿行显然与此相悖。划定禁行区域并非简单“一刀切”,而是基于城市功能定位的精准施策——通过压缩违规运营空间,从源头上遏制非法营运的利益驱动。更重要的是,新规将填补制度空白,明确各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终结过去“多头管理却无人负责”的尴尬局面,为长效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需要强调的是,花车禁行不能“一禁了之”。花车之所以在历经多轮整治后仍能寻得生存空间,根本原因在于部分游客反映的“方便”“省时”等现实需求。因此,实施花车禁行必须坚持疏堵结合原则,同步完善公共交通供给,优化景区周边公交接驳,加密共享单车投放,让游客拥有更便捷的出行选择。对于合法合规的短途观光需求,不妨借鉴其他城市经验,探索由正规企业运营的观光电瓶车服务模式,通过统一定价、规范管理,在保留特色服务功能的同时消除管理乱象。同时,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运用智慧交通技术加强动态监管,让违规行为无处遁形。
城市治理是一项精细活儿,考验管理者的智慧。济南向“花车乱象”亮剑,正是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具体实践。期待新规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充分吸纳民意,完善实施细则,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当花车乱象得到根治,老城区交通更加有序,游客体验持续提升,济南必将以更加文明、靓丽的城市形象迎接八方来客,让泉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城市文明在科学治理中交相辉映,绽放独特魅力。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