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字当头,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2025-10-13 09:42:37
作者:焦小超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的“半壁江山”,但今年的秋收异常艰难。在秋雨的浸泡下,济南农田土壤湿度超90%,黏稠泥土将传统轮式收割机拒之“田外”;刚收获的玉米水分超40%,一天就可能发热霉变——一面是“不好收割”的困境,一面是“不好保存”的风险,双重考验下,任何迟疑都可能造成粮食减产、农户受损。在关键时刻,济南没有等雨停、靠天帮,而是主动出击、靠前作为,用一系列务实举措打通秋粮抢收、烘干、储存的“最后一公里”,让“粮袋子”守得住、“钱袋子”稳得住。
面对连续阴雨给秋收带来的严峻挑战,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将“三秋”生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市委书记刘强走进田间地头,实地察看玉米长势,详细了解秋收进度,强调要“克服连续阴雨天气不利影响,全力抓好秋收、秋种、秋管各项工作,奋力夺取全年粮食丰产丰收”。这一系列行动,不仅传递出全市上下抢秋收、保秋收的坚定决心,更彰显了“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的政治站位。
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调度122台收获机械、13台履带式收割机奔赴田间,针对不同区县受灾情况动态调整作业力量;提前绘制“三秋”粮食烘干服务点图,让农户清晰知晓“去哪烘、能烘多少”;各级农业服务主体形成联动,上有大型烘干塔“兜底”,下有农技人员“手把手”指导,构建起一张覆盖“收割—烘干—储存”全链条的保障网。从决策层的靠前指挥,到各部门的协同联动,这种“全市一盘棋”的统筹协调,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效能,为秋粮抢收注入了“强心剂”。
这场“抢秋战”,还是科技赋能农业的生动实践。当传统轮式收割机陷在泥里“寸步难行”,履带式收割机像“泥地里的特种兵”稳稳扎根田间,一次性完成收割、摘穗、脱粒、运输;当日烘干1200吨的负压式低温烘干塔24小时连轴转,将40%水分的湿玉米精准烘干至安全线,用工业级效率化解“晒粮难”的老问题。从“靠天吃饭”到“科技抗灾”,从“人力抢收”到“机械冲锋”,济南用科技为农业装上“硬翅膀”,既破解了当前秋雨带来的收割难题,更印证了现代农业装备在抗灾保收中的关键作用。
眼下,济南的秋粮抢收仍在紧张进行中,烘干塔的轰鸣、收割机的引擎声,交织成保障粮食安全的“奋进曲”。这场“抢秋战”启示我们: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面对自然灾害等风险挑战,唯有主动作为、科技赋能、心系民生,才能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的底线。相信随着秋粮颗粒归仓,济南不仅能交出一份亮眼的秋收答卷,更能为全国粮食安全贡献“济南经验”,以实干担当守护好每一寸沃土、每一粒粮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