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陪护假入法,让“带薪尽孝”照进现实

2025-09-29 07:57:29

作者:李娜

  9月25日,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的决定,为缓解赡养人照护患病住院老年人的压力,新修版条例首次新增陪护假制度:老年人患病住院治疗期间,其赡养人可享受每年累计不超过五个工作日的带薪陪护假,若为独生子女还能再多两天!(9月27日《新民晚报》)

  当前,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老年群体照护难题持续升温。作为深度老龄化城市的代表,上海面临的挑战尤为突出。现实中,当老年人患病住院时,若子女因工作羁绊无法在床前照料,老人不仅要承受身体的病痛折磨,心理上也会倍感孤独;而子女则会因为无法在父母病榻前尽孝而陷入愧疚中。上海此次新增陪护假制度,让子女能更好地平衡工作与尽孝的需求,既保障了老年人患病期间的亲情陪伴,也守护了家庭作为情感共同体的核心价值。

  不过,好政策只有真正落实到位,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网友反馈来看,陪护假“落地难”问题不容忽视:部分企业以“工作无人接替”“影响运营效率”为由变相拒绝批假,或通过扣减绩效、取消评优等方式对申请陪护假的员工变相施压。要让这项暖心政策真正落地生根,强化监督机制是关键所在。劳动监察部门需建立常态化巡查制度,对违规企业依法予以严肃处理。与此同时,还需进一步细化配套政策,明确陪护假的申请条件、所需证明材料、假期使用规范等具体内容,让企业和员工都能清晰掌握政策要求,确保有章可循。

  在陪护假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企业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不可否认,陪护假可能会在短期内给企业带来人员安排和成本方面的压力,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一个能够关心员工家庭需求、支持员工尽孝的企业,更容易赢得员工的信任和忠诚,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而且,陪护假制度对于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占据核心地位,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如今,陪护假制度为子女尽孝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使得孝道不再仅仅是一种口头上的表达,而是能够切实落实到行动中。

  陪护假制度的推行,既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有力举措,也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期待上海的先行探索能形成示范效应,推动更多地区借鉴经验、完善配套细则,让“带薪尽孝”照进现实,为老年人营造更加美好的晚年生活环境。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