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花园式工厂”,拧紧供地“阀门”
2025-09-18 07:44:05
作者:肖明君
近日,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关于加强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支撑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严禁建设脱离工业生产需要的花园式工厂”,并对违规决策、占用耕地挖湖造景、违建别墅等行为“依纪依规依法严肃问责”。
《征求意见稿》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治理指向明确,可以说精准击中了当前土地资源利用的痛点。其中所提到的“花园式工厂”,很多曾经是各地招商的“杀手锏”,也是转化政绩的“香饽饽”。有报道提到,有的地方为吸引投资,不惜以低价甚至“零地价”供地,要求企业配套“景观化厂房”“生态停车场”,甚至将“绿化覆盖率”也纳入考核指标。表面上看,这是从体验感上“优化营商环境”,实际上这类项目中,有一部分因为规划设计、上下游衔接不配套或者项目招引失败,导致园区从建成那天起就荒废搁置,跟工业生产不沾边,数百亩甚至上千亩的土地闲置,无人问津,甚为可惜。
近年来,对于土地的集约使用,中央一再要求“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山东省也将“向存量要空间、向集约要效益”作为土地使用的基本盘,说到底就是针对这类现象提出来的。这种现象背后,是发展理念的偏差,只管拿地上项目,不管后期运维,也没有全盘规划。只注重表面光鲜,建筑外观漂亮大气,把“土地美化”等同于“发展成果”,将“视觉效果”凌驾于“产业实效”之上。山东此次明确点出“严禁建设脱离工业生产需要的花园式工厂”,就是用政策工具戳破这种“面子工程”的泡沫,让土地回到“生产要素”这个本质上来。
经济发展中有一个貌似铁律的怪圈:工业发展越快,土地供需矛盾越突出。遵照这一逻辑,其现实结果就是,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年年趋紧,土地使用管理压力逐年增大。然而,真正的情况是,很多已经划拨的用地并非正常运转,存量建设用地低效利用、甚至无效利用的问题非常严重。在这种背景下,“严控总量、盘活存量”就成了必然选择。《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工业项目用地容积率不得低于1.0”,就是倒逼地方和企业提高土地利用强度,禁止“花园式工厂”等非必要用地项目,从源头上遏制土地浪费。
当然,严禁建设脱离工业生产需要的“花园式工厂”,除了解决土地供需矛盾,更有深层次的政策考量,那就是将“土地压力”转化为“转型动力”。禁止“花园式工厂”,意味着企业必须通过技术改造、设备升级提高单位土地产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提升亩产值”。由此,地方也好,企业也罢,都要摆脱一个误区,提倡土地集约利用,不是限制发展,而是优化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
对山东来说,《征求意见稿》所提一系列措施一旦落地,那就意味着土地管理领域一场“精准纠偏”的开始,让每一寸土地物尽其用,必须拧紧“阀门”——无集约,不发展。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