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超时扣款”,让骑手跑单更从容
2025-09-17 09:16:04
作者:陈砚

黎青 作
今年以来,全国各级工会积极推动平台企业开展算法协商,协商成果预计覆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逾2000万人。多家平台算法协议明确劳动报酬不低于当地小时最低工资、设立恶劣天气补贴、逐步取消“超时扣款”,将实时道路数据等纳入路径规划。 (9月16日《人民日报》)
“超时扣款”曾是平台算法管理中最受争议的条款之一。在这种机制下,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劳动者为了准时送达或抵达,常常被迫超速行驶、闯红灯、疲劳驾驶,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平台算法如同一个无形的“监工”,用精确到秒的时间计算和严厉的经济惩罚,将效率最大化推向极致。有骑手曾坦言:“系统给的时间越来越短,红灯都不敢停,超时一秒就扣钱,有时候为了赶时间,只能拿安全冒险。”这种“以罚代管”的模式,将劳动者异化为算法链条上的一个个数字节点,人的基本安全和尊严被忽视。
取消“超时扣款”,首先体现了对劳动者生命权和健康权的尊重。平台经济不应以牺牲劳动者的基本安全为代价换取效率。当算法不再用经济惩罚倒逼劳动者“与时间赛跑”,而是给予合理的配送时间,劳动者才能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工作。
进一步来看,取消“超时扣款”反映了算法治理理念的根本转变。过去,平台算法往往被设计为单向度的效率工具,追求的是平台利益的最大化。而如今,算法开始向“治理工具”转型,既要考虑平台运营效率,也要兼顾劳动者权益。在网约车行业,除了取消超时扣款,还约定公开
计价规则、降低抽成比例、推出异常订单拦截和强制休息提醒等功能,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对劳动者更全面的保护网络。算法不再只是冰冷的计算程序,而是开始融入人文关怀的温度。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工会与平台的集体协商,劳动者得以参与到算法规则的制定过程中,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多家平台建立与工会、劳动者的常态化协商制度,承诺定期召开算法协商会议、提前公示算法变动、建立劳动者诉求快速响应渠道。这不仅是形式上的进步,更是劳资关系结构上的优化。
当然,取消“超时扣款”只是第一步。如何不折不扣地落实?如何健全劳动者权益保障体系?如何让算法在提升效率的同时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这些问题仍需持续探索。但有一点已然明确:数字经济时代,效率与公平并非不可兼得,技术进步应当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骑手群体的就业与权益保障事关民生,更关系到经济大局的稳定。取消“超时扣款”,看似是一个商业规则的调整,实则是对劳动者尊严的守护、对人性关怀的回归。这既是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期待这一变革带动更多劳动者权益保障措施出台,让数字时代劳动者既能分享发展红利,也能获得应有尊重与保护。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