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图评 > 正文

外卖大战:莫让“烟火气”沦为资本游戏的牺牲品

2025-09-16 08:57:56

作者:


黎青 作

  一段时间以来,外卖平台企业为争夺即时零售流量入口,反复发起“百亿补贴”“大额神券”等外卖大额补贴活动,使大量餐饮企业陷入“不参与就没流量,参与就破价亏损”的恶性循环,滋生一系列畸形现象。5月以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两次约谈相关平台,但外卖平台补贴大战仍然此起彼伏,给餐饮市场带来深刻影响。

  (9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此起彼伏,商家在“不参与没流量,参与就亏损”的怪圈中艰难求生,骑手在爆单压力下疲于奔命,消费者虽享受短暂优惠,却面临服务缩水、商品降质的隐忧。这场以“即时零售”为名的资本博弈,正将城市烟火气异化为零和游戏。

  美团研究院数据显示,即时零售日均订单量达3亿单,但奶茶、咖啡等头部品牌订单占比畸高,中小商户被卷入“补贴—降价—亏损”的循环。有餐饮店老板算了一笔账,一份21.8元的拉面,扣除补贴、配送费、平台佣金后,到手仅11.33元,毛利从堂食的7元骤降至1元。这种“虚假繁荣”不仅透支商家利润,还重塑行业生态。当补贴资源向头部品牌倾斜,特色小店只能在“降质求生”与“黯然退场”间二选一,餐饮市场的多样性正在加速流失。

  平台算法的“黑箱操作”加剧市场失衡。商家参与补贴与否,流量分配差异巨大,“算法霸权”让中小商户成为平台博弈的棋子。一位餐饮经营者在发现外卖利润被平台抽成和补贴分摊挤压至负值后,果断关闭网店,转而通过社区微信群提供配送服务。这暴露出平台生态的脆弱,当商家失去议价权,“万亿市场”不过是空中楼阁。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当餐饮业陷入“薄利多销”的恶性循环,创新研发、品质提升的空间必然被压缩。

  破局之道在于重构价值坐标系。京东提出“长期佣金不超过5%”、美团推出“中小商户发展扶持计划”,释放出平台反思信号。但要根治问题还需制度性变革:监管部门应建立算法备案与审查机制,打破平台“黑箱操作”;完善反垄断框架,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推动行业建立透明成本分担规则,让商家明明白白经营。平台更要从“流量思维”转向“价值思维”,如京东外卖的“品质商家”培育计划、美团加强骑手权益保障的尝试,证明商业与社会价值并非零和博弈。

  城市的烟火气,承载着数千万从业者的生计,连接着亿万消费者的味蕾记忆。当外卖平台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唯有摒弃“烧钱换市场”的野蛮生长,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才能让技术进步真正惠及民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