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食安副校长给校园餐桌装上“安全阀”

2025-09-08 09:15:55

作者:郭元鹏

  □郭元鹏

  近日,在济南高新区校园食品安全“食安副校长”聘任仪式暨校园食品安全培训会议上,18名来自市场监管领域的专业人员被聘任为“食安副校长”,以专业力量补强校园食安管理,守护学生每一餐。 (9月7日《济南日报》)

  “食安副校长”的设立,精准补上了校园食安管理的专业短板。过去,校园食安多依赖学校内部管理,虽有“日管控、周排查”机制,但工作人员往往缺乏专业的食安检测与风险识别能力。食材储存是否达标、餐具消毒是否彻底、食品留样是否规范?这些细节若仅凭经验判断,极易留下监管漏洞。而“食安副校长”来自市场监管一线,既熟悉食安法规,又掌握专业排查方法,能精准发现学校自主管理中的盲区,比如从标签标识识别不合格食材、从操作流程指出违规环节、从制度文本完善风险防控体系。这种“专业人做专业事”的模式,让校园食安监管从“经验型”转向“精准型”,真正把隐患堵在源头。

  更重要的是,“食安副校长”并非孤立的监督员,而是激活多方协同的纽带。高新区构建的“纪检监察-教育-市场监管-学校”四方协同格局,让“食安副校长”告别单打独斗:市场监管部门提供专业支撑,教育部门做好统筹协调,学校落实主体责任,纪检监察机关全程监督。这种设计既避免“食安副校长”因权限不足“管不了”,也防止学校因责任模糊“不作为”。例如,巡查发现食堂卫生问题时,“食安副校长”可联动学校立即整改;若整改不到位,纪检监察机关将跟进督促;遇到校园周边小卖部售卖过期食品,又能快速对接市场监管执法。这种“即呼即应”的协同模式,让食安问题从“发现”到“解决”形成闭环,破解了以往“多头管、管不好”的困境。

  当然,“食安副校长”要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履职”而非“挂牌”。一方面需明确权责清单,避免职责空心化,要将“每学期巡查次数、培训场次、问题整改率”等量化指标纳入考核,确保责任落地;另一方面,学校需主动配合,开放食堂后厨、提供管理台账,杜绝“怕麻烦”“怕担责”的抵触心理;此外,还应建立家长、学生监督渠道,形成“专业监管+群众参与”的双重保障。

  学校安全无小事,“食安副校长”的设立,是校园食安治理的有益探索,期待这18名“食安副校长”以专业能力扛起责任,更盼这种“专业力量下沉校园”的模式逐步推广,让每所学校食堂都有专业守护的身影,让每一份学生餐都传递安心放心的温度。舜网-济南日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