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APP的核心价值在于“便民”
2025-09-03 09:12:48
作者:陈砚
政务APP的核心价值在于“便民”。倘若一款应用需要用户反复下载注册、在不同平台间跳转切换、重复填写相同信息,甚至因其功能残缺而不得不折返线下或另寻他途,那么所谓的“便捷”就成了一句空话。比如新闻中,四川刘先生办理房产过户时,APP内无法直接申请,只能提示转向网站;河南读者在手机端面对的是并未适配的PC版页面;还有众多老人因不知晓、不会用而不得不长途跋涉进行社保认证——这些现象暴露出部分政务APP从设计到运营的全链条短板:建设时缺乏用户视角,运营时忽视使用体验,更新时跟不上群众需求。
究其根源,是“重建轻管”的思维在作祟。一些地方和部门将开发上线APP视为政绩工程、创新亮点,热衷于“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却忽视了“从有到优”的持续运营。这种只重“开头”不管“后头”的做法,导致大量政务APP沦为“僵尸应用”“空壳板块”,造成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更深层的问题,则在于长期存在的“数据孤岛”“系统壁垒”。部门间数据共享机制不畅,跨系统业务协同能力薄弱,使得APP难以真正实现“一网通办”,用户不得不穿梭于多个平台之间,体验支离破碎。
中办、国办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和国务院公布的《政务数据共享条例》为政务APP的规范发展指明了方向。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关键在于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而非“以技术为本”的理念。下一步,应大力推进政务APP的清理整合,对同质化、使用率低的APP该关停的关停、该合并的合并,让群众用一个APP就能办成事;要打破数据壁垒,严格落实《政务数据共享条例》,以数据互通促进业务协同,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需加强运营维护与宣传推广,优化功能界面、及时更新,并重点帮助老年群体和农村群体熟练使用,努力消除数字鸿沟。
每一款政务APP都连着民心、系着政风。它不应该成为装点门面的“电子橱窗”,而应成为实实在在的“便民窗口”。唯有始终将“用户感受”放在首位,以群众愿不愿用、好不好用作为衡量标准,持续在功能优化、流程再造、服务提升上下功夫,才能让政务APP真正“活”起来、“用”起来,成为群众离不开的“掌中宝”。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