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沉睡”就诊卡,为群众看病“减负”
2025-09-01 10:08:00
作者:龙敏飞
预交金是指患者在门诊或办理住院前预先支付的一笔押金,作为后续治疗费用的一种保障,这也是公立医院传统的收费方式。在以现金交易为主、信息化程度不高的年代,预交金模式减少了患者及家属反复排队的麻烦,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然而,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和医疗信息系统的升级,这一传统模式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大量资金沦为“沉睡资金”,不仅造成资源闲置,还在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就医成本。
如今,安徽省开展的预交金清退工作,便是一次积极的尝试。为方便工作开展,多家医院均开通了线上和线下办理门诊预交金退费的渠道,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时间与精力成本,展现出极大的制度善意和诚意。可以说,这不仅是一次预交金的清理行动,更是一场医疗服务提升的自觉行动。
清退门诊预交金,为群众看病“减负”,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推动此项工作,一方面,要针对早期办卡人信息变更、卡片遗失等“疑难杂症”,出台亲属代办、证件验证等灵活办理方式,力争做到应退尽退;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各大医院的退款模式和退款路径存在差异,可能会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困惑,未来可推动建立全省统一的退费平台,让便民服务实现“无死角”。
进一步来看,安徽清理门诊预交金的实践,也可为清理各类“沉睡资金”提供思路。这种资金沉淀现象并非医疗领域独有——电商平台的未使用礼品卡、公共交通系统的押金卡、通信运营商的话费余额等,都存在着大量长期闲置的“沉睡资金”。事实上,通过政策推动和技术赋能,这些沉淀资金完全能够被唤醒。只有不断出台政策消除公众生活中的“不便之痛”,公共治理才能更有温度,民众的获得感才会更足。
“沉睡资金”被激活的背后,不在于钱多钱少,而在于制度对个体的尊重、技术对生活的添彩、公共治理对民众的体贴。从清理预交金开始,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小步”,实则是治理温度与人性关怀的“一大步”,它让公共治理更有温度,让民生幸福更加触手可及。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