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别让危险“玩笑”危害公共安全

2025-08-28 08:52:30

作者:焦小超

  □焦小超

别让危险“玩笑”危害公共安全

黎青 作

  8月27日,杭州高速交警发布警情通报——针对网传“长深高速有人戴恐怖面具惊吓过路车辆”事件,经查,涉事人员系萧山区某校外籍老师Hugo。其表示悔过,并向当事人道歉取得谅解,还就该事件引发关注向广大网友致歉。(8月27日光明网)

  涉事者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翻找零食时随手取出恐怖面具佩戴,虽然自称“无主观恶意”,但这一行为客观上已对过往车辆的乘客造成心理冲击。试想,当车辆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时,突然出现一张狰狞面孔,谁能不感到惊慌失措?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应急反应时间仅为0.2至0.3秒,而高速行驶中车辆的制动距离动辄数十米。一次“无心之失”若导致驾驶员分神或急刹,极有可能酿成追尾、翻车等严重交通事故。

  这起事件折射出部分人规则意识和公共安全意识的淡薄。将高速公路当成娱乐场所,把他人的惊恐当作玩笑,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公共安全的漠视,更是对法律规则的践踏。涉事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本应更加知法守法、以身作则,但他却在高速行车过程中做出如此轻率之举,充分暴露出其对公共安全缺乏应有的敬畏之心。公共空间的安全与秩序,需要每个人共同维护,绝不能为了一时的新奇、刺激,就将他人的生命安全和公共秩序置于危险境地。

  值得警惕的是,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一些博眼球、求刺激的“整蛊文化”悄然滋生,部分人为博取流量甚至不惜挑战安全底线,这种现象正从线上蔓延到线下。此次事件或许并非故意整蛊,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当这种不良风气渗透到现实生活,尤其是像高速公路这样对安全要求极高的场景中,带来的将是难以预估的危害。我们必须警惕此类危险行为的扩散,加强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的教育普及。

  进一步来看,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攀升,交通环境日益复杂,道路交通安全治理面临严峻挑战。除了严格执法、深化教育,我们还需进一步营造“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守护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学校、家庭、媒体和社会组织应共同加强公共安全教育,特别是针对青少年和外籍人士等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法规宣传和行为引导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遵守我国法律,尊守社会公序良俗。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从这起“面具事件”到日常行车,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生命安全。让我们共同守护规则、敬畏生命,确保每一段出行都平安顺畅,让社会秩序在法治轨道上平稳运行。坚决不让危险的“玩笑”有可乘之机,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公共交通环境。舜网-济南日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