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开空调,乘客“掏腰包”?
2025-08-26 08:09:03
作者:王 琦

夏日炎炎打个车,车内空调对驾乘舒适性不言而喻。但有网友反映,打到的网约车内“挂3元空调费二维码”,不付费,就难享受空调服务。该话题在社交平台上引发讨论。日前,江苏省消保委发声:部分平台推出“特惠”订单、“一口价”等低价活动时,未充分考虑司机运营成本问题,不该将经营压力转嫁给司机和消费者。(8月25日《扬子晚报》)
网约车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的关键一环,其服务质量直接关乎乘客的出行体验与满意度。空调作为提升驾乘舒适性的基本配置,本应是网约车服务的应有之责。然而,部分平台在推出低价活动时,却忽视了司机运营成本的实际压力。这导致司机在成本重压下,不得不采取缩减服务标准的方式以求生存,其中就包括通过加收“空调费”来弥补成本。这种做法,无疑背离了网约车服务的本质,也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从法律层面分析,乘客支付的费用理应涵盖空调等基础服务成本。若平台和司机未提前明确告知并征得乘客同意,便擅自加收费用,不仅违反了合同约定,更触犯了法律中关于禁止收取未标明费用的规定。即便车内张贴了“自愿消费”的告示,若未在乘客下单前明确提示,也难逃单方面变更服务内容之嫌。对此,消费者完全有权拒绝支付。
进一步探究,该现象暴露出网约车行业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部分平台为争夺市场份额,不惜以牺牲服务质量为代价,推出各种低价活动,却忽视了司机运营成本的合理分担。这种做法短期内或许能吸引消费者眼球,但长期来看,无疑会损害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司机因成本压力而缩减服务标准,消费者因服务降级而心生不满,最终形成一种双输的局面。
破解这一困局的关键,在于平台责任的回归。网约车平台作为连接司机与乘客的纽带,有义务在订单页面明确标注服务内容与收费标准,以保障乘客的知情权。同时,平台还需进一步优化补贴政策,确保高温补贴等福利能够真正覆盖司机开空调的额外成本,从而减轻司机的经济负担。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司机加收“空调费”的动机,维护网约车服务的正常秩序。
当然,解决这一问题也需要司机与乘客的共同努力。司机应恪守职业操守,不私下收取附加费,遇到问题应通过平台正规渠道反馈诉求;乘客则需理性看待司乘矛盾,在高温天气下,可与司机友好协商调整车内温度,共同营造和谐的出行环境。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