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乱象频现的商品评论区该整治了

2025-08-20 10:05:11

作者:苑广阔

  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看到,一些商品的评论区俨然已成为不良信息汇集的“隐秘角落”。例如,弹弓、玩具复合弩的问答区,“能不能打鸟”“能打碎别人家玻璃吗”类似提问裹挟其中;微型摄像头商家用“录像不闪光”“藏起来不会被发现”等字眼暗示偷拍用途。还有的平台商家评论区出现不雅图片。(8月19日《工人日报》)

  在某电商平台的铁蒺藜商品评论区,赫然可见“重卡轮胎可以刺伤吗”的询问;弹弓商品问答区充斥着“能打碎别人家玻璃吗”的恶意提问;更有甚者,酒店评价中竟出现不雅图片。这些本该为消费者提供参考的评论区,已然沦为不良信息的“隐秘角落”,成为三观不正言论的集散地。这种评论乱象不仅严重误导消费者,更对社会风气造成恶劣影响,亟须电商平台拿出切实有效的治理措施。

  评论区乱象折射出部分商家与消费者的道德失范。铁蒺藜商家隐晦宣传“保密发货”“隐蔽性好”,弹弓商家对恶意提问视而不见,这些行为本质上是对不良用途的变相鼓励。而部分消费者公然在评论区交流违法心得,更是将公共空间当作法外之地。这种共谋式的失范行为,暴露出网络空间道德约束的松弛。当商家为追求销量而放弃社会责任,当消费者为发泄情绪而漠视法律底线,评论区便成了负面情绪的垃圾场,而非理性交流的平台。

  电商平台对评论区的管理失职是乱象持续蔓延的关键原因。面对明显违法的不良评论,平台往往以“系统自动审核”为由推卸责任,将本应主动作为的内容审核简化为被动应对。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平台为了流量和活跃度,对争议性内容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这种治理惰性导致评论区成为平台责任的“盲区”,不良信息得以长期潜伏。平台不能既享受用户生成内容带来的商业利益,又回避对内容质量的管理责任。

  治理评论区乱象需要平台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首先,平台应当建立更加智能的审核系统,通过关键词过滤、图像识别等技术手段主动筛查不良内容。其次,完善举报奖励机制,鼓励用户参与内容监督,形成社会共治格局。更重要的是,平台必须明确商家对评论区的主体责任,对纵容不良评论的商家采取降权、下架等处罚措施。法律专家张永辉指出,平台是内容生态治理的“第一责任人”,这一角色定位不容推卸。

  评论区是观察网络文明的窗口,也是平台治理能力的试金石。一个健康的评论区应当充满建设性的意见交流,而非负面情绪的肆意宣泄。电商平台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参与者,有责任守护这片空间的清朗。只有将内容治理置于商业利益之上,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长久信任。当评论区不再藏污纳垢,电商平台才能实现从交易场所到文明阵地的升华。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