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唤醒“沉睡”的房屋维修资金
2025-08-12 08:06:02
作者:黄齐超

黎青 作
8月1日,长沙一位21岁的女孩被高空坠物砸中,不幸离世。而这块夺命坠落物,警方初步判断,是从一栋高层住宅的外墙脱落下来的。事故的最终结论警方还在论证之中,但记者发现,该小区物业去年就发现了疑似事发的楼栋存在渗水等风险,已经申报了专项维修资金,可是一整年过去了,实质性的维修却因为种种原因迟迟没有实施。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申请为何如此低效? (8月10日央视新闻客户端)
尽管夺走女孩生命的坠物具体来源尚在论证,但高层住宅外墙皮脱落,无疑是威胁行人与居民“头顶安全”的重大隐患,这一点早已成为广大居民的共识。
多起墙体脱落事件的背后,折射出我国城镇住宅逐步进入“老龄化”的现实。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城镇中房龄超过30年的房屋已接近两成。这意味着近20%的城镇房屋已进入设计使用年限的中后期。加快维修保障安全,成为所有老旧小区面临的共性问题。
房屋公共部分的维修,必然涉及一笔关键资金——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这笔由居民购房时缴纳的公共资金,本应用于房屋维修,按理说使用应当便捷高效。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从申请到最终使用,往往需要数月甚至一两年的时间。
按规定,物业申请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需要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参与表决,且超半数的业主同意。迈过业主表决这道坎,才能进入审批流程,经过物业公司、街道办、房管局等多个机构的逐级审批。最后,需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定建筑施工队伍。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延迟,都可能导致年久失修的房屋陷入漫长的等待。然而,面对房屋“老龄化”的加速逼近,面对高空坠物等安全威胁,我们等得起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事实上,早在2008年施行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中,就已为危及房屋安全的紧急情况开辟了“绿色通道”。一些地方在制定维修资金管理办法时,也明确将外墙面严重脱落、防水严重损坏、电梯故障等情形列为紧急情况。但在实际操作中,“是否足够紧急”缺乏明确的认定标准,导致这一“绿色通道”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漫长审批流程,导致部分老旧小区不得不放弃申请使用。由此形成了一种近乎矛盾的现象:一方面,众多老旧小区迫切需要维修资金;另一方面,账户中却闲置着大量维修资金。以北京为例,截至今年6月底,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突破1000亿元,余额则超过了840亿元。
城镇房屋“老龄化”问题,直接危及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2024年,全国290多个地级市开展了城市体检,这其中就包括“房屋”。然而体检之后,那些“不健康”的房屋该如何维修?这又涉及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问题。
电梯维修、墙体脱落、房顶漏水等问题,均关乎公共安全,实为民众关切之要事,亟需特事特办、刻不容缓地加以解决。因此,当务之急是降低维修资金使用门槛、简化审批流程、提升申请效率,加速唤醒“沉睡”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