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安全底线岂容“贴纸游戏”
2025-08-08 08:24:02
作者:
充电宝作为便携式锂电池设备,其安全隐患远高于普通电子设备:大容量电池在高温、挤压或短路情况下易引发热失控,甚至导致起火、爆炸;若标识缺失或不清晰,乘客无法确认产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监管部门也难以追溯责任源头。此前某航班曾因乘客携带无标识充电宝自燃,导致航班紧急备降,这样的教训不得不汲取。3C标识的本质,不仅是一张贴纸,更是生产企业的“安全责任状”。
为保障飞行安全,民航局新规为充电宝安全划定“红线”,令人想不到的是,竟有商家在“红线”下织起“暗网”:0.2元一张的3C贴纸,让不合格充电宝瞬间披上“合法外衣”,将飞行安全置于“盲盒”风险中。这场交易,暴露出的是不良商家的胆大妄为,更是监管链条上的多重漏洞。
3C认证即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是我国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市场准入制度。3C认证本是守护产品安全的“身份证”,如今却被0.2元的假贴纸蒙混过关。这些仿冒贴纸不仅能定制尺寸、模仿镭射效果,甚至能通过电商平台的“关键词隐身术”(如用“定制标识”替代“3C贴纸”)暗度陈仓。更令人担忧的是,当暑运高峰遇上安检负荷,面对千差万别的充电宝型号,安检人员难以及时鉴别真伪。这意味着,一块可能短路、自燃的不合格电池,就藏在乘客的随身行李中,成为高空飞行的“不定时炸弹”。
假贴纸买卖屡禁不止,背后是一条环环相扣的灰色链条。未通过3C认证的厂家急需“遮羞布”,不法商家瞄准商机批量印刷,平台则在“关键词屏蔽”与“流量利益”间摇摆。正如专家所言,部分平台为保商家活跃度,对违规行为“不举不究”,对图片暗示、谐音营销等擦边球视而不见。
尽管假3C认证贴纸像真的一样,但是安全容不得“差不多”,更容不得“贴纸游戏”横行泛滥。要斩断这条黑色链条,法律要充分发挥作用。伪造3C标识不仅违反产品质量法,更可能涉及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对制售假贴纸的商家、使用假标识的厂家,必须依法严惩。电商平台不能再当“甩手掌柜”,对屡教不改的商家,应断流量、关店铺,彻底切断利益链条。市场监管部门不能止于“下架商品”,要追溯假贴纸的生产源头、流向渠道。机场安检需加强3C标识鉴别培训,通过多种手段提升核验效率。
民航安全,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为飞行安全埋下隐患。唯有让每一张标识都真实可溯、每一次监管都落到实处,才能让飞行安全不再“依赖运气”。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