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无堂食外卖走出监管盲区
2025-08-01 11:28:42
作者:冯海宁
近年来,无堂食外卖店数量增长迅猛。这类外卖店通过网络平台接受订单,不提供堂食,店铺规模小,经营地址和人员变动频繁,容易成为监管盲区。对此,浙江省、山西太原、黑龙江哈尔滨等地进行了相关探索,具有示范意义。(7月3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无堂食外卖往往藏身居民楼、作坊区等,规模小、设施较为简陋,加之消费者“目所不能及”,容易滋生食品安全问题。对此,中办、国办3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专门提及推动平台和商户实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强化无堂食外卖监管和社会监督。服务标准方面,重庆的《无堂食外卖经营服务规范》与杭州《无堂食外卖聚集区管理规范》受到好评。
据悉,浙江采取“组团式”管理模式,即引导外卖商户搬到集聚区,按照集聚区的标准进行经营,这改变了过去分散式经营、监管难度大的弊病。太原则采取视频监管、AI“喊话”,可随时对外卖店发出提醒。而哈尔滨通过“透明厨房”、全程直播来打造透明外卖。各地不妨主动借鉴学习成功经验。
还需要强调的是,保障无堂食外卖安全关键在于明晰责任、强化责任。无论是技术性监管手段还是非技术性监管手段,都需要具体的责任部门、责任人来落实。只有明确有关各方责任并监督其履职尽责,才能将无堂食外卖置于严密的监管体系。
压实外卖平台责任是关键。根据电子商务法规定,平台经营者应当对外卖店相关信息进行核验、登记,建立登记档案,并定期核验更新。各平台要落实责任,防止无堂食外卖店变“幽灵店”。此外还要根据新问题强化平台责任,比如对外卖店时时在线监督。
持续加强行政监管责任。“互联网+明厨亮灶”等措施能否落实到位并且不留死角,离不开各地有效监管。这既需要明察,也需要暗访;既要摸清无堂食外卖店底数,也需要推动其集中经营和管理。
社会监督也是守护外卖食品安全的重要堡垒。目前多地已将外卖骑手纳入食品安全监督员队伍,但更需激发全体从业者与消费者的监督热情。此外,还要鼓励内部人、消费者积极举报违规行为。
只有形成各方都参与的“责任共同体”,打通责任壁垒,才有望实现对无堂食外卖的无缝隙监管。无堂食外卖店经营者须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等相关要求,做“良心外卖”。相关部门对违规店铺要依法严惩,形成震慑。必要时应完善法规、制定强制性标准,筑牢监管笼子。(舜网-济南日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