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谈 > 正文

警惕“网红养生”背后的健康陷阱

2025-08-01 11:26:34

作者:

  □苑广阔

黎青 作

  眼下正值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三伏晒背祛寒湿”“居家艾灸驱冬病”“断食辟谷排毒素”等在社交平台上广为流传的网红养生法热度飙升。对此,医生提醒,这些方法并非人人适合,不要盲目跟风,当心养生变伤身。(7月30日《北京晚报》)

  烈日炎炎的三伏天里,“晒背祛湿”“居家艾灸”“断食辟谷”等养生方法在社交平台上层出不穷,吸引无数人趋之若鹜。然而,北京多家医院接诊的病例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67岁老人因正午晒背导致心肌缺血,70岁女士艾灸不当引发伤口感染,28岁年轻女性辟谷后意识模糊送医急救……当养生变成盲目跟风的时尚,不仅无法强身健体,反而可能成为伤害健康的“利器”。

  中国传统医学的精髓在于“辨证施治”,强调因人而异的个体化调养。《黄帝内经》早有明训:“圣人治病,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中医将人的体质分为九种基本类型,每种体质都有相应的调养之道。阳虚者宜温补,阴虚者需滋阴,湿热体质当清热化湿。那些在网络上被疯狂转发的“万能养生法”,实则是对中医整体观的严重背离。当阴虚火旺者效仿晒背,当糖尿病患者盲目艾灸,当基础代谢低下者尝试断食,其结果必然是南辕北辙,使原有问题雪上加霜。

  现代社会的健康焦虑为“网红养生”提供了土壤。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既渴望健康长寿,又希望找到速效简便的解决方案。一些自媒体正是抓住了这种心理,将复杂的医学知识简化为“一招见效”的养生妙方,再配以精心设计的视觉效果和煽动性语言,制造出令人难以抗拒的传播效应。更令人忧心的是,这些内容往往由非专业人士制作,缺乏严谨的科学依据和必要的风险提示。

  面对鱼龙混杂的养生信息,我们需要重建科学理性的健康观念。养生不是一场表演,不必追求社交媒体上的点赞与分享;健康不是一种时尚,不能随波逐流盲目跟风。按照专家的建议:晒背应在早晚温和时段,不超过30分钟;艾灸温度以温热舒适为度,单穴5-10分钟即可。这些专业意见体现了中医“中和适度”的核心理念——任何疗法超过限度都会物极必反。

  在这个人人都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时代,我们应当学会与身体对话,倾听其真实需求。选择养生方法前,不妨先问几个基本问题:这种方法有科学依据吗?适合我的体质吗?操作规范是什么?可能有什么风险?必要时咨询专业医师,进行系统的体质辨识。须知,真正有效的养生之道,从来不是社交媒体上的“网红养生”,而是基于个体特质的持续性健康管理。当你能辨别哪些“网红养生”是良药、哪些是毒药时,才真正掌握了健康自主权。(舜网-济南日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