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楼前停公交,这才是“患”位思考
2025-07-31 08:49:15
作者:肖明君
近日,始发于山东建筑大学的济南582路公交车优化线路,将终点站延伸至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楼前。沿线25个站点的居民“下车即达”门诊,就医“最后一公里”被彻底打通。
我们平常说的“就医难”,不仅仅是医疗资源紧张导致的挂号难、床位难、住院难、药费贵等,“路难行”也是“就医难”的一大痛点。且不说外地人到大城市的颠簸辛苦,即便同城就医,也存在就医“最后一公里”的抵达难题。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腿脚不好,自行就医就成了一个大麻烦。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8亿,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超过4000万。从医院门口“站停”到门诊楼前“落地”,节约的路程可能不过短短的几百米,但对于老人而言,可能就是一道阻碍及时就医的天堑。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通过引入522、582路公交线路,让公交车直接开到门诊楼前,实现了“下车即就诊”的无缝衔接。这种改变看似微小,却解决了大问题。公交进医院,体现的是公共服务思维的转变。过去,医疗服务也好、出行服务也罢,往往采取大水漫灌式的粗放供给,缺乏对特殊群体需求的精准把握。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门诊楼前停车”,真正做到了“患”位思考,也是一场实实在在的“患”位体验——医院深入调研患者需求,发现“最后一公里”的痛点,进而联合公交集团实地勘察、优化方案。这种“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的服务方式,让公共服务从“我们提供什么”转向“群众需要什么”,从“一刀切”变为“量体裁衣”,确实把患者的急难愁盼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正是现代公共服务体系的核心要义。
582路公交线路沿途有社区、有地铁,也有医院,这是一条真正的“一站式动线”,实现了无缝接驳。而公交车进医院能明显减少私家车就医需求。以市三院为例,前期的522路开通后,专属候车区实现“返程零距离换乘”,降低了车辆滞留率,大大提升了医院内线路运行效率,也提升了医疗服务的应急水平。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公交进医院”代表了城市文明建设的精细化趋势。现在,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正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提升,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公共服务就需要有“关注患者下车后剩余300米路程”的精细劲儿,能够体察老年人步行10分钟的艰辛,这样的城市才真正称得上宜居,这样的社会氛围才能有力助推健康中国建设。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