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态传承与共同缔造下的济南古城焕新路
2025-07-28 10:12:45
作者:王希涛
当千年古城的晨光再次洒向青石板路,济南古城正经历一场静水深流的新变。从西更道街到曲水亭街,从王府池子到百花洲,老城肌理中涌动的新生力量,不仅延续着历史的文脉,更昭示着一种兼顾保护与发展的城市智慧。
全局擘画,激活多元共治新生态。济南古城保护绝非孤立工程,而是置于城市发展全局视野下的系统谋划。政府作为主导者,搭建顶层设计框架,明确保护红线与发展蓝图;市场力量注入活力,引入专业运营团队盘活闲置空间;社会参与则成为坚实底座,通过“商量”“小院议事”等,让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原住居民、普通市民的意见汇聚成智慧河流。济南古城更新中,政府统筹规划、企业负责运营、居民深度参与的模式,使历史街区成为多方共建共享的典范。这种打破壁垒的协同治理,为古城注入了可持续的源头活水。
民生筑基,重塑有温度的烟火家园。济南古城保护摒弃了“为保护而保护”的冰冷逻辑,将解决居民急难愁盼置于核心。在曲水亭街、后宰门街等老街区,“微更新”理念落地生根:老化的水电管网被悄然置换,公共空间打造宜人的绿化场景并引入休憩设施,现代化的厨卫设施悄然融入传统民居肌理。这些“看不见”的民生工程,切实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留住了世代守望的“老街坊”,延续了老济南独特的市井温情与人情纽带。古城保护的根基,正是这热气腾腾的生活本身。
文脉赋能,唤醒文化遗产的当代生命。济南古城保护并非将历史封存于玻璃展柜,而是通过创新转化,使其融入现代城市肌理。百花洲畔,传统四合院变身为非遗工坊与泉水主题文化空间;芙蓉街深处,鲁菜老字号与新锐文创店比邻而居,碰撞出新的火花;高升店引入了咖啡、简餐和艺术展览等现代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空间“一尺花园”。这种“活态传承”模式,使文化遗产转化为驱动街区活力、滋养市民精神的宝贵资产。文化引领下的有机更新,让古城既葆有“老味道”,又散发“新魅力”。
制度护航,凝聚共同缔造的持久力量。古城保护的可持续性,依赖于坚实的制度保障与长效机制的构建。通过下发《关于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深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通知》《关于加强历史风貌保护深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若干措施》《济南市历史建筑修缮维护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为各方参与提供了清晰路径和稳定预期。更关键的是,通过“小院议事厅”搭建了政府、企业、居民、社会组织深度对话、协商共治的平台。这种“共同缔造”的模式,使古城保护从政府主导的“独角戏”,真正转变为社会各界群策群力的“大合唱”,凝聚了最广泛的守护共识与行动力量。
济南古城的焕新之旅是一项融合全局视野、人文关怀、文化活力和制度创新的系统工程。当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力量在协同中形成共振,当居民的生活改善与文化传承的价值实现同频,当历史文脉真正融入现代城市的呼吸,古城便不再是尘封的记忆容器,而成为一座承载过去、滋养当下、启迪未来的“活着的遗产”。舜网-济南日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