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 > 正文

电影票退票规则岂能成“闯关游戏”

2025-07-28 10:06:38

作者:张西流

  □张西流

  暑期档在网上买的电影票不能退不能改?平台所标注的“不可退不改签”的规则,真的合理吗?近日,澎湃新闻“马上测”在淘票票、猫眼、美团、大众点评、京东等五个平台上的不同电影院购买相近时段的电影票,发现即使标注着“不支持退票、不支持改签”的电影票,通过向客服申诉、拨打影院和平台电话等渠道后,都能100%退款。实测下来,澎湃新闻记者的感受是:别被电影票“不可退”的标签唬住,虽然麻烦点,但都能退!(7月27日澎湃新闻)

  近年来,电影票“退票难”问题,屡屡登上消费投诉榜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消费者因突发情况无法观影时,往往面临层层障碍:平台客服推诿、影院规则模糊、手续费高昂……退票过程犹如一场“闯关游戏”,关卡重重,令人身心俱疲。这一现象不仅折射出电影票退改签规则的混乱,更暴露出行业规范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深层矛盾。

  电影票退票之难,源于行业与消费者之间利益博弈的失衡。影院方面以“时效性”“座位空置风险”“黄牛倒票”为由,设置严苛的退票门槛。部分影院甚至以格式条款规定“售出概不退换”,将市场风险完全转嫁给消费者。然而,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忽视了消费者的合理需求。电影票作为预约型商品,与机票、高铁票等同类产品本质相似,后者早已建立阶梯式退费、改签等成熟规则,为何电影票却成为“例外”?消费者因突发疾病、工作变动等不可抗力因素无法观影时,被迫为影院的机会成本买单,显然有违公平交易原则。

  法律与行业规范,早已为退票规则指明方向。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2018年发布的《关于电影票“退改签”规定的通知》明确要求简化流程、公示规则,国家广电总局亦规定售票系统必须具有退票功能。但现实却是,规则落地难,执行碎片化。不同平台、影院各自为政,退改签政策混乱:有的平台仅支持改签不支持退票,有的影院对特价票设置“锁死”条款,代买商家更以“不退不换”为由拒绝消费者诉求。这种“规则迷宫”不仅消耗消费者的时间与精力,更让“霸王条款”滋生空间。

  破解退票“闯关游戏”,需构建公平合理的规则体系。首先,行业亟需统一标准。可借鉴高铁票、机票的阶梯式退费模式:依据退票时间距离放映时长,设置手续费比例,既保障影院利益,又给予消费者灵活选择权。例如,开场前24小时免费退票,2—24小时收取低额手续费,临近开场逐步提高费用,既抑制随意退票,也为突发情况留有余地。同时,平台与影院应强化信息披露义务,将退改签规则在购票页面显著标注,避免消费者“踩坑”。此外,针对恶意“锁场”等行为,可通过技术手段与风控机制遏制,而非以牺牲消费者权利为代价。

  更为重要的是,监管部门需加强干预,推动规则落地。当前,电影票退改签乱象的根本症结在于缺乏强制性统一规范。行业协会与主管部门应联合出台细化政策,明确影院、平台的责任边界,对违规者施以惩戒。同时,畅通投诉渠道,如简化12315投诉流程,让消费者维权不再“难上加难”。

  电影票退票规则,不应成为阻碍消费的壁垒,而应是激发市场活力的杠杆。当消费者无需为退票“闯关”焦虑,才能更放心地走进影院;当影院不再以“霸王条款”自保,才能在服务优化中赢得口碑。唯有打破“闯关游戏”的桎梏,建立透明、公平、人性化的规则,电影市场才能真正实现消费者与行业的共赢,为文化消费注入持久动能。舜网-济南时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