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正文

三大运营商表态,期待“说话算话”

2025-07-23 08:53:13

作者:郭元鹏

  电话套餐资费不透明、套餐退订难、套餐种类眼花缭乱搞不懂……这些问题你碰到过吗?记者获悉,近日,三大运营商纷纷表示推进行风纠风,落实2025年工信部工作部署,承诺“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维护行业生态,切实回应客户关切:精简套餐、资费透明。(7月22日中国新闻网)

  中国移动推出十项服务承诺,强调“透明消费”“限时办结”;中国联通提出十六项举措,核心是精简套餐种类、清晰公示;中国电信则推出九项措施,要求“征得同意后开通”“未公示套餐不销售”。此番集体承诺,直面用户长期诟病的电话套餐“套路深”、退订难、选择晕等问题,姿态值得肯定。

  但是,也有消费者表示,这并非运营商第一次作出的承诺,也绝非监管部门第一次提出的要求。但现实是,年复一年,相关投诉始终居高不下。2月6日,中消协公布2024年八大消费投诉热点中,“电信服务投诉居高不下”赫然在列,投诉量同比激增99.1%。消费者集中反映的痛点清晰而刺眼:“二次回收卡”销售不规范、套餐降级困难重重、携号转网遭遇“隐形门槛”、宽带取消如同闯关。这些顽疾的存在,恰恰说明过往的整改承诺,距离真正落地见效尚有明显差距。口号喊得响,行动跟不上,让用户对运营商的诚意难免打上问号。

  用户的担忧:精简套餐、资费透明,三大运营商这次的表态,能不能做到“说话算话”?这种质疑和担心,其实是源于过往经验与现实的落差。“业务订购必须经由客户确认同意”“征得用户同意后开通”,这些本该是商业服务的基本底线,却需要运营商郑重其事地作为“承诺”提出,本身就折射出行业生态的某种异化。而“套餐降级困难”“携号转网难度大”等老问题年年上榜,更暴露出深层机制障碍未能根除。是技术壁垒难以攻克?还是利益藩篱不愿舍弃?用户需要看到的不只是服务条款的加黑加粗,更是流程的切实优化、门槛的真正降低以及违规操作的严厉问责。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王振宇的提醒切中要害:消费者权益保护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经营者必须自觉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对于拥有18亿移动用户、近7亿宽带用户的三大运营商而言,其服务品质直接影响着亿万用户的切身利益和体验感。每一次不透明的收费、每一次人为设置的退订障碍、每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套餐陷阱,都在消耗用户的信任,侵蚀行业的信誉。因此,面对此次新一轮的集体承诺,社会公众最朴素的期待就是:“说话算话”。这要求三大运营商:

  其一,动真格“简”套餐。不是表面合并或换个名字,而是实质性大幅压缩冗余、复杂、低价值的套餐种类,让用户选择清晰、易懂、够用。

  其二,真透明“晒”资费。公示不仅要在形式上清晰,更要确保关键信息,如合约期、违约金、退订条件,在用户决策前充分告知,杜绝“隐藏条款”和“默认勾选”。

  其三,破壁垒“畅”流程。彻底打通套餐降级、携号转网、业务退订的“最后一公里”,清除人为设置的隐形障碍和不合理流程,让用户行使选择权真正便捷无忧。

  其四,强机制“保”落实。将承诺细化为可量化、可考核、可追溯的内部管理指标和客户服务标准,并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外部反馈机制,确保承诺不流于纸面。

  “精简套餐、资费透明”不是技术难题,而是诚意和决心的考验。三大运营商此番高调表态之后,能否真正“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将承诺转化为用户可感可知的服务提升?用户正拭目以待。我们期待,相关承诺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切切实实体现在每一次业务办理、每一份账单、每一位用户的满意体验之中。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