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年轻人职场“断亲”催生新职场
2025-07-22 09:45:38
作者:

黎青 作
智联招聘2024年开展的一项“中国白领满意度指数调研”数据显示,高达76.8%的受访白领对职场社交感到困扰,对职场社交“能躲则躲”的白领占比23.4%,戴上面具强行“营业”的占比26.9%。当年轻人将社交视为工作中的负担,将“断亲”(阻断非必要的亲密关系)作为应对职场社交的手段时,他们已通过“去情感化”为工作与生活建立明晰的边界感:工作归工作,生活归生活;任务归任务,情感归情感。(7月21日“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在职场社交领域,过去那种依靠人情往来和交际应酬维系关系的传统模式,正被年轻职场人“断舍离”。随着90后、95后逐渐步入职场并成为主力,他们重新定义了职场生存法则:能线上沟通绝不电话联系,不参与同事间的闲聊……其深层原因在于,这代年轻人不再将职场社交视为晋升的唯一通道,而是更看重专业能力带来的长期价值。这种代际观念的更迭,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如何定义职场社交”的认知革命。
职场新人常陷入复杂人际漩涡:老员工可能表面和气背地里较劲、本就不多的下班私人时间还要约饭、有的职场新人遭到同事“背刺”……这让年轻人不得不戴上“防备面具”,与其耗费心力周旋于复杂关系,不如埋头做好手头工作来得踏实,这或许也是他们对职场社交望而却步的重要考量。
当代年轻人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个人生活的平衡。与将职场单纯视为社交场所的传统认知不同,许多年轻从业者更愿意在专业领域深度耕耘,倾向于通过实际工作成果展现个人专业能力。以青年程序员群体为例,多数人选择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前沿技术、参与开源项目开发,认为这种专业化成长路径更具实质价值。这种职业观念的转变,本质上反映了当代青年对个人发展路径的重新定义:通过专业化成长获取职业成就感,而非依赖传统职场社交网络。
职场由人组成,自然应将“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第一要义。年轻人若将情感完全隔离在工作之外,短期内虽可能提升工作效率,但长此以往容易加剧职业倦怠感。健康的职场生态往往具有“分寸感”——企业应当减少不必要的应酬社交,建立以专业能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年轻员工则需在保持适度社交距离的同时,学会与同事建立互信合作的关系,而非把职场变成“战场”。面对年轻人的社交倦怠,一些企业已开始行动:弹性工作制、远程办公、项目制考核等新型管理模式正在兴起。
在这场职场革命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代人的“断舍离”,更是一种新型职场文化的萌芽。当年轻人不再为“无效社交”所困,当企业更重视真实能力而非表面关系,我们或许正在见证一个更健康、更高效的职场生态的诞生。这不仅是年轻人的胜利,更是整个社会的进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