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正文

管网“精准手术”畅通城市血脉

2025-07-22 09:45:14

作者:郭元鹏

  当前正值防汛备战关键时期,济南市中心城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和内涝治理工作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大辛河与巨野河排水分区二标段项目经理郑龙向记者介绍,在前期的清淤检测排查工作中,他们发现局部雨污水管网存在腐蚀、塌陷、淤积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已经对大部分管网进行了清淤、检测和排查,并及时开展修复工作。(7月20日《济南日报》)

  城市管网如同人体血管,常年埋于地下,腐蚀、塌陷、淤积等“病灶”隐蔽难查。济南此次改造的关键,在于先全面体检再精准开刀:对3200公里排水管线逐一清淤检测,对500余处建筑小区、40余处易涝点分类施策,对唐冶片区50多公里管网重点修复换新。这种“哪里堵了通哪里,哪里坏了换哪里”的精准治理,避免了大水漫灌式的低效改造。

  例如文苑街、世纪大道等路段的管网直接连通雨水排口,此前淤堵问题突出,施工人员不仅针对性疏通,还结合河道行洪需求改造提升;对300余处混错接点位,从源头切断污水入河路径。这种靶向治疗既解决了排水不畅的痛点,又改善了水环境质量,让管网改造兼具应急效果与长远效益。

  管网改造不仅是“挖开重修”,更是技术与管理的综合升级。济南实践中,“传统工艺保通畅”与“智慧手段提效率”形成了有效互补:一方面,通过清淤、换新等基础工程,恢复管道功能,确保暴雨时“顶得住”;另一方面,在关键位置配备智慧监控设备,实时掌握排水情况,让地下管网从“盲区”变为“透明系统”。

  应急巡查队24小时不间断巡查弥补设备监测死角,智慧系统实时预警提升巡查针对性。当极端天气来临时,畅通的管网可快速排水,数据预判则能调配资源,实现“防”与“排”无缝衔接。这种升级正是城市治理精细化的体现。

  城市内涝等问题看似是管网“局部病变”,实则是排水体系“系统性失调”。此次改造跳出“就管网论管网”局限,构建“渗、滞、蓄、净、用、排”完整体系,这种系统思维让管网改造升级为生态工程。如大辛河与巨野河排水分区治理,不仅着眼450平方公里区域的防洪排涝,更追求水环境长治久清。当每段管网修复都服务于整体生态,每项措施都兼顾当前与长远,城市地下“健康”才能实现可持续。

  给管网做“手术”考验城市治理的耐心与远见。正视地下管网“陈年旧疾”,以精准治理、技术赋能、系统思维打好组合拳,才能让城市汛期稳得住、水环境清得久,为市民筑牢脚下安全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