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思维破解高铁“泡面之争”
2025-07-21 09:24:50
作者:苑广阔

黎青 作
这两天,高铁上能不能吃泡面再次引发关注,话题一度冲上热搜榜单。有网友晒出高铁车厢里的提醒,让乘客不要吃榴莲、方便面这类气味重的食品。消息一出,网友“炸开了锅”,各种观点吵得不可开交。有人吐槽高铁餐食价格不便宜又难吃,吃泡面很方便,而且也是个人权利。但也有人觉得,车厢是公共空间,气味大确实影响别人,还是应尊重他人。 (7月20日澎湃新闻)
一则高铁“禁食泡面”的提醒引发舆论热议。12306官网虽建议乘客勿食气味浓重食品,但客服回应并未明令禁止。这场围绕“舌尖上的权利”与“鼻子下的权益”的争论,折射出公共服务中如何平衡多元需求的深层命题。在封闭的车厢空间内,一味禁止并非良策,唯有通过服务升级寻找最大公约数,才能让旅途既有温度又有风度。
方便面成为国民出行“标配”有其现实合理性。数据显示,高铁盒饭均价在40-60元区间,是普通快餐的2-3倍。当“15元套餐藏着卖”的新闻屡见报端,售价5元的泡面自然成为理性选择。国铁集团年报显示,2022年高铁餐车收入仅占总营收0.3%,却影响着99.7%乘客的出行体验。这份经济账背后的民生诉求不容忽视——乘客并非偏爱泡面,而是用脚投票选择了性价比。正如网友所言:“如果高铁餐食既实惠又可口,谁愿意在颠簸中吃泡面?”
但公共空间的呼吸权同样需要被守护。毕竟,高铁车厢内的气味直接影响着每一位乘客的乘车体验,而良好的乘车体验本就是消费者的基本权利。我国高铁近年来推出的“静音车厢”“亲子专区”等创新举措,证明精细化服务具有可行性。与其简单地禁止,不如在部分车厢设置“饮食友好区”,或通过改良包装降低气味扩散。哈尔滨铁路局曾试点“高铁餐食惠民工程”,将家常菜价格控制在20元以内,同期泡面消费量下降37%。这表明,提升服务品质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这场“泡面保卫战”本质是公共服务供给侧的改革考题。高铁提供更多平价套餐,让广大乘客拥有多元且实惠的选择,才是化解当前高铁“泡面之争”的关键所在。当公共服务真正以乘客为中心,就能找到“饱腹”需求与“呼吸”权益之间的平衡点。铁路部门不妨将这场争议转化为服务升级的动力,既研发低气味旅行食品,也通过大数据动态调控餐食供应,让乘客的钱包与胃口都能得到充分尊重。
小小一碗泡面,盛满民生期待。在高铁已成为大众化出行工具的今天,公共服务需要更多“用户思维”。唯有让餐食价格回归合理区间,让空间管理更具人文智慧,方能化解这场“味道之争”。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