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正文

古镇要有活力,就不能断了村民生计

2025-07-21 09:22:46

作者:王琦

  7月10日,江西景德镇浮梁县瑶里古镇景区周边设置了多个卡点,对古镇村民以外的人进行收费。此举引发村民不满,随后景区入口通道处出现多则告示,指引游客从其他通道逃票入村游玩。7月14日,景德镇瑶里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向游客和原住民致歉,并宣布恢复原有经营模式。(7月20日《工人日报》)

  这面“门票风波”的镜子,清晰映照出古镇发展中商业化与村民生计的深层矛盾,也让我们更深刻认识到“景村和谐”对古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景区运营方收取门票,初衷或是回收改造成本、提升游客体验。但这种单方面决策忽视了村民利益。瑶里村民反映,收费前未充分沟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民宿经营者直言,门票会导致游客量下降,直接影响商户生计。景区与村庄本是一体,封闭管理不仅切断村民与外界的正常交往,更阻断了商户的客源和财路。

  村民是古镇发展的核心要素。他们不仅是历史遗存的守护者,更是古镇独特风貌的鲜活呈现。每个村民都是活态的文化载体,其生活方式、传统习俗、民间技艺等,都是吸引游客的关键魅力。若因商业化运作忽视村民利益,引发村民抵触情绪,古镇的灵魂将逐渐消逝,旅游吸引力也将大打折扣。

  国内一些成功实现“景村和谐”的古镇,如陕西袁家村,提供了宝贵经验。袁家村通过与原住民共生、靠原住民发展,保留了农村原生态生活场景。同时充分调动了村民积极性,村民参与旅游开发,共享发展红利。这种模式既让游客感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也显著提高了村民生活水平,实现了景区与村庄的良性互动与共同繁荣。

  实现古镇“景村和谐”,景区运营方需转变思路。一方面,不能过度依赖门票收入,应开发多元产品,提升游客消费体验。可举办民俗文化活动、推出特色手工艺品、发展乡村美食等,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消费项目,从而提升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处理好景区与村庄的共生关系,让发展成果惠及村民。决策前充分与村民沟通协商,尊重其意愿和权益,让村民参与古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共生方能共兴”,瑶里古镇的门票风波敲响了警钟。古镇发展不能只看重商业利益,而忽视村民生计和情感。只有找到“景村和谐”的共生之道,让景区与村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古镇才能焕发出持久生机与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