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高温“烤”卷
2025-07-14 08:16:35
作者:董 婧
入夏以来,山东多地持续高温。7月12日,省防减救灾办、省政府安委办组织召开全省高温天气防范应对工作视频会议,研判近期高温天气形势,安排部署下步工作。会议指出,此次高温过程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具有极端性。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周密部署安排,健全完善应急预案,落实落细防范措施,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秩序。
高温如猛虎。高温不仅仅是一种天气现象,更是一种潜在灾害,其危害性和防范应对的重要性必须得到充分认识。会议强调,要把保障群众生产生活放在突出位置,加强供气、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设备监测维护,确保不因高温天气出现大面积停气、停水、停电等事件。这一要求精准切中民生痛点——高温天停电停水,不仅影响居民日常生活,更可能引发次生灾害。
在安全生产领域,会议要求加强危化品、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防控,严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这一部署切中要害:高温环境易导致设备异常运转、人员中暑,是生产安全的重大隐患。通过强化监管督导,推动企业严格落实防暑降温措施,既能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更能守护生产秩序稳定。同时,将户外劳动者权益保障列为重点,严格执行高温津贴政策,加强作业场所监管,不仅传递治理温度,更以制度化手段为高温下的劳动者撑起“防护伞”。
健康风险防控是应对高温的关键环节。省卫生健康委及时印发医疗应急通知,畅通急诊绿色通道,并组织覆盖15.79万人次医护人员的热射病诊疗培训,显著提升基层救治能力。开展“四进四送四提升”健康促进行动,多渠道普及防暑知识,增强公众自我保护能力。针对老人、婴幼儿、孕产妇等特殊人群的防护建议,则体现了精准治理的理念。这种将专业医疗资源与大众科普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起了高温天气下的健康保护网。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不争事实,但今年夏天格外不寻常。《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5)》指出,我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增暖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指出:“全面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刻不容缓。”
从气象预警到民生保障,从医疗应急到安全生产,山东已构建环环相扣的应对体系。但极端天气下的社会治理如同系统工程,仍需全社会共同发力:在已经暴露出防暑降温措施不足的地方,尽快调整;在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的方面,尽量补全;在城市空间增设遮阳设施、开放避暑场所、布设降温装置……将清凉策略融入城市运行的细微处,才能实现全天候保障,最大限度减轻高温对民生基础的影响。
高温“烤”验面前,没有旁观者。合理设置空调、人走断电、节约用电,是为能源保供尽责;选择绿色出行、拼车共享,是为减少碳足迹出力。这份人人尽责的自觉,彰显高温下的城市文明高度,更是人类应对共同挑战的必然选择。
高温警报持续发布,面对严峻“烤”验,唯有以责任落实筑牢安全底线,以人文关怀传递城市温度,以精细管理提升服务品质,方能用好“清凉良策”,全力以赴保民生、促发展、稳经济,在这场高温大考中交出高分答卷。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