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图评 > 正文

“两条腿走路”破解博物馆预约难

2025-07-10 09:21:35

作者:


 黎青 作

  盛夏烈日下,又到一年暑期,“博物馆预约难”频频登上热搜。暑期是出游高峰,“博物馆预约难”既缘于暑期研学游、亲子游等文化旅游需求,也和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密切相关。故宫、国博、苏博本馆、上博人民广场馆、陕历博等顶流场馆预约页面几乎都是一片“灰屏”,全部约满,博物馆预约难的困局有没有可能破解?(7月7日澎湃新闻)

  暑假是出游高峰,几乎每个博物馆都游客爆满。对于预约成功的游客来说,自然可以顺利入馆,享受丰富的文化盛宴;而对于那些没能预约成功或未提前预约的游客而言,则只能望馆兴叹。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众对文化记忆的亲近感,也折射出当前博物馆预约系统存在的不足。

  推行预约制度的初衷本是为了控制人流、提升游客体验。但如今,预约制度却异化为一道横亘在部分人群面前的数字高墙,尤其是对不熟悉智能设备操作、不会抢票的老年游客而言,更成为一座难以逾越的障碍。这种技术鸿沟的存在,无疑暴露出当前预约机制在制度设计上的缺陷。

  国家文物局近期专门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暑期博物馆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文博场所结合实际实施预约参观机制,禁止预约“一刀切”。当游客的参观需求与博物馆限流政策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博物馆亟须探索更灵活的预约机制。一方面,应从技术层面进行破局:优化预约平台操作流程,简化用户界面;增设人工服务窗口,协助特殊群体完成预约;利用大数据分析动态调整票额分配,提高票务资源利用效率;探索“实名制+人脸识别”技术组合,精准打击黄牛囤票行为。通过这些措施,在预约制与现场放行之间找到平衡点。

  另一方面,在管理上需强化精细化设计,增强“留白”思维。例如,每天保留一定比例的现场票额,方便未预约的游客临时购票;开通针对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绿色通道,提供优先入馆服务。预约措施和现场购票相互补充,通过“两条腿走路”,让数字便捷与人文温度并行不悖。上海博物馆东馆自2024年9月15日起取消预约制,观众可随到随进,10个多月来运行平稳,充分验证了“非顶流区域适度放开”的可行性。

  现在一些博物馆推出夜游服务,通过延长开放时间实现“以时间换空间”的弹性管理,不仅能缓解日间客流压力,也为不同时间安排的人群打开了博物馆的大门。

  科技不应成为阻碍文化传播的屏障,而应成为连接公众与历史的桥梁。

  当预约系统异化为数字围墙时,我们更需要转变思路、打破壁垒,让技术服务于人。这不仅是提升博物馆服务质量的必由之路,更是实现文化普惠的重要举措。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