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图评 > 正文

用规范照亮“无堂食外卖”监管盲区

2025-07-04 07:54:02

作者:苑广阔

黎青 作

  记者日前从重庆市市场监管局获悉,重庆市《无堂食外卖经营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团体标准于7月1日起全面实施,该标准系全国首个聚焦无堂食外卖全链条服务的团体标准。(7月2日《工人日报》)

  重庆出台的全国首个《无堂食外卖经营服务规范》团体标准,为这一新兴业态划定了清晰的运营边界。这项看似技术性的规定,实则蕴含着对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深刻洞察。当外卖成为都市人群的“第三餐”,这一标准的出台恰逢其时——它不仅填补了监管空白,更标志着我国网络餐饮服务从野蛮生长向规范发展的关键转折。

  无堂食外卖发展迅猛,其速度之快令人咋舌。狭小的出租屋内,几张桌子、几口锅灶就能支撑起月销千单的外卖生意。这种“幽灵厨房”模式虽降低了创业门槛,却也带来监管盲区:食材来源不明、加工环境脏乱、配送过程污染等问题屡见报端。重庆此次出台的标准直击痛点,从准入门槛到加工制作,从包装配送到平台责任,构建起全链条监管体系。特别是要求商户建立数字化食安追溯系统,实施“明厨亮灶”,相当于给这些隐形厨房装上了“探照灯”,让食品安全隐患无处遁形。

  这项标准的深层意义在于重新定义了外卖行业的责任边界。传统餐饮时代,商家与消费者的权责关系相对清晰;而网络订餐平台的介入,使得责任主体变得模糊不清。重庆的标准创新性地明确了平台责任,要求其确保商家信息真实,配合实现“视频监控+订单数据+配送轨迹”的三维监管。这种多方共治的思路,打破了“要么平台全管,要么放任不管”的二元思维,构建起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参与的治理新格局。标准中关于食安封签的规定尤其值得称道,这种开启后无法复原的密封方式,看似是一个小细节,实则是责任划分的关键节点,为纠纷解决提供了明确依据。

  重庆在外卖监管领域的探索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外卖经济已深刻改变国人的生活方式,但相关监管却滞后于行业发展。重庆率先将“无堂食外卖”纳入规范,体现出监管思维的与时俱进。标准中关于食品添加剂使用、生熟分开、烧熟煮透等具体要求,既贴合行业实际特点,又牢牢守住了食品安全底线。

  无堂食外卖标准的出台,犹如一束光照进了行业的隐秘角落。它告诉我们:创新不应以牺牲安全为代价,便利不能以降低标准为前提。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重庆的这一尝试证明,规范不是创新的对立面,而是其健康发展的保障。期待更多地方能从中汲取经验,让外卖经济在规范中行稳致远。毕竟,在关乎民生福祉的“食”事上,安全与美味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