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图评 > 正文

破立并举,打破共享单车配额投放“铁饭碗”

2025-07-03 08:37:02

作者:焦小超

黎青 作

  在共享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共享单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其市场准入与运营环境受到广泛关注。有专家表示,在全国大力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强调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今天,部分地方依然通过“配额”“招标”“限定经营者”等方式,人为设置共享单车领域的市场门槛,背离了公平竞争的市场原则。(7月1日中国新闻网)

  当前,全国共享单车需求持续增长,日均骑行量持续高涨,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但各地的配额分配差异却愈发明显。一边是日益增长的骑行需求,一边是头部企业凭借行业地位独占半壁江山的配额结构。这种“冷热不均”现象既扭曲市场竞争,又制约城市绿色出行效能释放。破解困局亟需以动态治理思维重塑规则,推动行业从存量争夺转向增量创新。

  共享单车市场配额失衡问题由来已久,根源在于野蛮扩张期遗留的“既得存量”,以及资本并购对配额格局的固化。早期企业为抢占市场疯狂超量投放,2019年各地推出配额管控政策后,却以“存量基准”配额,使激进扩张者成为最大受益者。头部平台通过收购兼并获得配额继承权,部分城市甚至允许配额交易,将公共资源异化为私有资产。这种静态管理模式不仅限制优质企业发展空间,更弱化了市场优胜劣汰机制。

  面对困局,个别城市已在制度层面进行创新尝试。比如,广州建立“服务质量考核机制”,将违停率、调度响应、用户满意度与配额动态调整挂钩,用市场激励替代行政分配;长三角地区探索“配额互认”机制,实现车辆跨区域高效流动,节约社会资源。这些探索表明,通过规则重塑和技术赋能,能够打破配额僵局,激发市场活力。正如有关专家所言,“配额不应是一张特许经营权证,而应成为动态调节的基础工具。”

  要根治配额“冷热不均”,还需多方协同发力。制度层面,应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建立以服务质量、技术水平、用户满意度为核心的动态考核体系,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倾斜。管理层面,需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精准监测运营效率,根据需求动态调配投放比例;同时打破区域壁垒,推广“配额互认”机制,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共享单车配额改革本质上是城市治理理念的转型升级。从存量分配到增量创新,从行政主导到动态平衡,从地方割裂到全国一盘棋,构建法治化、动态化、智能化的治理体系是破局关键。唯有以破立并举的决心打破配额“铁饭碗”,让市场选择和用户评价决定企业优胜劣汰,才能让共享单车真正成为打通城市微循环的活力因子,为绿色出行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