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感借阅”让知识触手可及
2025-07-02 13:41:54
作者:郭元鹏
近日,由济南市图书馆牵头设计研发的全国首个图书无感借阅闭环系统在济南市图书馆中心馆成功部署实施。该系统由RFID智能巡航盘点仪、3D虚拟图书馆平台、无感借还通道三部分组成。(7月1日《济南日报》)
读者步入馆内,无需刻意操作任何设备,书籍便如被施了“魔法”般完成借阅。这套全国首创的图书无感借阅闭环系统,以“隐形服务”重构了人与知识的连接方式,让技术隐于无形,却使知识触手可及。
这套系统的精妙之处,在于用前沿技术精准破解了图书馆服务的长期痛点。智能盘点机器人能在15分钟内完成全馆扫描,以惊人效率终结了闭馆盘点的历史;高达98.4%的图书识别精度,有效解决了错架乱架这一行业难题。更具突破性的是3D虚拟图书馆平台——读者只需在手机端输入书名,蓝牙定位系统即刻化身“知识向导”,在层层书架间实现精准导航。而无感借阅通道的设计玄机,则藏于读者证与图书RFID标签的瞬间感应之中:读者只需捧书走过闸机,借阅流程即自动完成。这些技术突破不仅将馆员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更彻底消除了读者在借阅过程中的繁琐体验。
在数字化洪流中,图书馆的价值锚点始终应是读者的认知体验。济南的这项创新实践,巧妙地将技术转化为无形的服务触角:找书时无需再按图索骥式地检索,借阅时不必忍受排队等候的繁琐,知识获取由此回归到沉浸式阅读的纯粹状态。这种服务理念的升级,使图书馆从“书籍仓库”蝶变为“智慧文化客厅”,读者在这里收获的不仅是纸质文献,更是一种流畅自在的文化体验。
这套系统的深层价值,在于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针对全国图书馆普遍存在的效能瓶颈,济南模式展示了智能终端与数字平台融合的创新路径,既有效降低了管理运营成本,又显著提升了服务的人性化水平。当视障读者借助语音导航便捷获取书籍,当老年群体不再为设备操作而困扰,技术便彰显了其最本质的价值——消弭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不平等现象。当金属闸机转化为温暖的“知识传送门”,当智能设备化身无声的“图书管家”,我们见证的不仅是技术应用的突破,更是公共文化空间人文关怀的升华。
技术最好的状态,恰是让人感觉不到技术的存在。济南市图书馆以“无感”实现“有感”,在潜移默化中重塑知识传播方式。随着这一模式的推广应用,智慧阅读的火种必将点亮更多城市,为全民阅读时代写下生动注脚。舜网-济南日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