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正文

科技赋能,严防公共管网“跑冒滴漏”

2025-05-12 07:47:00

作者:郭元鹏

  2022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建部将济南市列入全国50个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重点城市名单。为此,济南确定了“管网改造、分区计量、压力调控、智能改造”4项建设内容。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约14亿元,改造老旧供水管网190公里,安装维护压力监测设备750台,新增更换智慧化水表70万只。“把公共管网的漏损率降下来,我们一年能够减少漏失水量近300万立方米。”济南水务集团生产管理部副部长李建勇表示。据测算,这相当于2.5个大明湖,是1200万人口一天的综合用水量。(5月11日《济南日报》)

  公共管网“跑冒滴漏”绝非小浪费。水,作为“生命之源”,是支撑城市运行和居民生活的重要保障。每一滴水的漏损,都是对有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在许多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而部分地区却因管网“跑冒滴漏”,白白流失了大量宝贵的水资源。

  治理公共管网“跑冒滴漏”问题需要树立长远发展眼光。济南在治理工作中,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管网改造、设备安装、水表更换等工程,不仅体现了对基础设施改造的资金支持,更彰显了对资源集约利用和水资源保护的战略思维。当前部分城市在管网维护中存在的决策困境,往往源于过度关注短期经济成本而忽视长期效益。事实上从长远来看,“跑冒滴漏”造成的水资源浪费、供水效率低下以及后续的供水设施损坏等问题,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远超前期的治理投入。因此,将管网治理纳入战略性投入范畴,舍得花大钱,舍得下硬功夫,既是筑牢城市供水安全根基、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效能的关键举措,更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济南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不仅实现了可观的节水效果,也为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积累了经验。一方面,改善了供水服务质量,减少了因管网问题导致的水压不稳定、水质污染等风险,保障了居民的正常用水;另一方面,从宏观层面看,节约水资源对于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局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公共供水管网是城市的“动脉”。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需久久为功。守护生命之源,杜绝公共管网“跑冒滴漏”,需要我们从“小浪费”入手做好治理“大文章”。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