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交换社交:不只是成就彼此
2025-04-28 09:02:17
作者:冯海宁

王琪 作
“我会吉他,想学网球”“谁想学剪辑,教我健身”……如今,年轻人开始用技能交换打开社交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73.9%的受访青年认为技能交换会成为年轻人的社交新方式。而汇报总结等职场技能、烹饪修理等生活技能是受访青年更希望交换到的技能。(4月26日中国青年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项,也都有自己的短板。虽然说如今弥补个人短板的渠道有很多,可以上夜校兴趣班,也能通过网课来学习,但各有利弊。而参与技能交换社交后,年轻人不仅认识了更多朋友,将自己擅长的技能分享给他人,还能通过学习他人的技能来提升自己本领,最终实现双赢。
这种社交形态的实质是技能互助或者技能共享,社交的过程就是互相学习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学习型社会的一个缩影,只是学习的方式不同而已。而且,这种社交方式具有灵活性、低成本等特点,很适合现在的年轻人。
调查显示,54.7%的受访者希望交换数据分析、汇报总结等职场技能,这能提升彼此的职场竞争力;52.6%的人希望交换烹饪、修理等生活技能,这让彼此的生活更有烟火气。应试技巧、健身技能、人机协同技能、艺术类技能等,也是受访者希望通过互相交换来获得的技能。从中不难看出,这些技能交换需求都非常务实。而如今多种社交工具,也有望让这些技能交换愿望被看见,进而为技能交换提供支撑。
技能交换实际上也是价值交换。一方面,由于彼此兴趣相近,这种交换能带来情绪价值;另一方面,由于技能交换可以成就彼此,更能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实质帮助。而且,技能交换社交不只是成就彼此这么简单,对社会技能培训是一种补充,对学习型社会建设是一种加持,对家庭和谐和经济社会发展也是一种助力。比如说通过这种社交弥补生活技能短板后有利于家庭关系,弥补职业技能短板也是为社会减轻压力。
尽管技能交换正成为年轻人青睐的新型社交模式,但其发展仍需市场主体发掘潜在价值与商业机遇,通过完善平台建设、优化服务机制等措施,为这种社交形态创造更成熟的互动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参与此类社交的年轻人应当建立双向验证意识:既不能盲目开展技能置换活动,为获取专业知识须警惕虚假宣传,应主动出示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等资质证明;也要对交换对象展示的技能成果进行有效性验证。此外,与其他社交场景一样,技能交换过程中必须始终绷紧个人信息保护这根弦。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