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别让会展场馆沦为新“面子工程”

2025-04-21 09:36:18

作者:张玉胜

  □ 张玉胜

  一面是会展场馆长期闲置,有八成的空置率;一面是部分地区不断规划建设超大体量会展综合体,3年增长了400万平方米。记者调研发现,在持续严控楼堂馆所建设的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和面子,从兴建楼堂馆所转而加码建设会展场所,忽视产业基础和市场容量,导致资源浪费,加重运营负担。 (4月19日《湖南日报》)

  在一线城市会展经济红红火火的同时,部分三四线城市的展馆却陷入“开幕即落幕”的困境。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反差,暴露出会展经济正上演资源浪费的闹剧。在中央三令五申严控楼堂馆所建设的情况下,部分地方政府仍将建设热情转向会展场馆。其初衷虽是为提升城市影响力,却往往忽视当地人口规模、消费能力、产业基础和交通配套等关键要素,导致决策失误、场馆闲置、劳民伤财。例如某偏远地区展馆耗资12亿元,建成后常年闲置,每年维护费高达2000万元,成为吞噬财政的“黑洞”。

  “造馆热”折射出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在以GDP为导向的考核体系下,会展经济被简单异化为地标性建筑竞赛。认知偏差与政策失焦叠加催生诸多乱象:人口不足百万的农业县规划国际会展城,财政困难县举债打造“一带一路”主题展馆,甚至出现“先建馆后找展”的荒诞操作。这种非理性扩张导致全国展馆平均出租率不足20%,大量场馆沦为“白天晒太阳、晚上装月亮”的摆设。

  破除政绩驱动才能让会展经济回归理性。这需要地方领导干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摒弃“上项目”“铺摊子”“堆盆景”的形象工程思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控会展类场馆的规划、审批与建设;夯实主体责任,加大监督问责力度,强化对相关财政支出的约束与审计,提升相关土地资源审批门槛,严防“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反弹露头。

  对于现有展馆设施,要通过出台税费减免、场地使用优惠等政策措施,吸引各类展会活动,盘活闲置资源;鼓励城市间建立场馆联盟,共同策划举办跨区域展会,拓展文旅、体育等活动,提高展馆利用效率。

  深层次变革更在于重塑发展理念,将会展经济融入市场化运营。例如,深圳福田会展中心引入社会资本组建运营公司,通过商业综合体开发反哺场馆运营;长沙提出“小而美”会展战略,聚焦工程机械、文创设计等特色产业,打造专业化展馆,培育出世界级品牌。由此可见,真正的会展经济不是比拼场馆体量,而是要深耕细分领域,用专业化服务赢得市场认可,让会展场馆真正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有益平台。舜网-济南日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