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谈 > 正文

“三人婚礼”闹剧是挑战法律、亵渎道德

2025-04-18 08:33:55

作者:苑广阔

  4月17日,贵州毕节一男子称将同时与两名女子举办婚礼的消息引发关注。涉事酒店发布声明称,已取消此次婚礼预订。媒体从毕节市相关部门获悉,两名女子中一人系新郎前妻,三人拍摄婚纱照系“闹剧”。经民警教育劝导,“三人婚礼”已取消。后续,该男子将与现任未婚妻完婚。(4月17日澎湃新闻)

  尽管涉事酒店紧急取消预订,相关部门澄清此事系“闹剧”,但这场荒诞的炒作仍暴露出部分人对法律的无知和对社会道德的漠视。从法律层面看,此类行为可能涉嫌扰乱公共秩序;从道德角度而言,则是对婚姻伦理的公然挑衅。这场闹剧不仅浪费公共资源,更折射出网络时代为博眼球而践踏底线的畸形现象。

  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婚姻制度实行“一夫一妻制”,任何挑战这一原则的行为均不受法律认可。在此事件中,尽管当事人辩称“只是闹着玩”,但若其行为进一步升级,如公开举办婚礼或长期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则可能触及刑法中的重婚罪。有法律界人士指出,若男子已与现任登记结婚,又与前妻以夫妻名义同居,则构成事实重婚;若仅是拍摄婚纱照、发布虚假信息,虽不构成刑事犯罪,但仍可能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受到治安处罚。

  类似案例早有先例。2022年,江苏江阴男子杨某为博关注,在朋友圈编造“与两位爱妻结婚”的谎言,并发布三人婚纱照,最终被警方以“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行政处罚。此次毕节事件如出一辙,当事人利用公众对猎奇信息的敏感度制造话题,若不加以制止,恐助长更多效仿者以“行为艺术”之名行违法之实。

  婚姻不仅是法律契约,更是社会伦理的基石。将“一男二女”婚礼包装成“家人同意”的闹剧,本质是对婚姻神圣性的消解。尽管当事人声称“仅是玩笑”,但其行为已对公众认知造成误导,尤其可能影响青少年对婚姻家庭的正确理解。“三人婚礼”闹剧即便未构成犯罪,此类行为仍属“不道德”,且若证实为刻意炒作,策划者应承担相应责任。

  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网友以“开放关系”“三方自愿”为由为此事辩护,反映出社会价值观的混乱。婚姻的自由与平等建立在法律框架内,而非无底线的“娱乐至死”。而此次事件之所以迅速发酵,与社交媒体对猎奇内容的推波助澜密不可分。为追求流量,部分人不惜编造离奇剧情,甚至挑战法律与道德底线。对此,法律必须亮剑——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故意扰乱公共秩序者严惩不贷;平台亦需加强审核,对炒作式“剧本”标注警示标签。

  “三人婚礼”的荒诞收场,再次警示公众:法律与道德是社会的根基,不容戏谑。相关部门应以此为契机,加强普法教育,严惩恶意炒作;公众亦需理性看待网络信息,避免成为谣言传播的推手。唯有共同捍卫底线,才能避免类似闹剧一再上演。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