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正文

戒除老人网瘾不妨推行“老年人模式”

2025-04-07 08:44:33

作者:冯海宁

  “奶奶天天刷手机到凌晨,一验光发现近视2300度,机器都打不出验光结果,怎么劝他们都不听。”日前,一位70岁老人因玩手机导致近视2300度的消息引发热议,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家中的网瘾老人同样引起了他们的担忧。如今,有不少年轻人调侃“爸妈玩手机比我还狠”,甚至通过设置“青少年模式”帮父母戒除网瘾。 (4月5日《工人日报》)

  有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3.1亿,而老年网民规模达1.573亿,这意味着每两个老年人就有一个是网民。随着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智能手机不断普及,未来老年网民只会更多。从现实情况看,沉迷手机、染上网瘾的老人越来越多,这部分老人不仅眼睛面临伤害,如高度近视、青光眼等,还可能导致生物钟紊乱引发多种疾病。

  部分老人之所以染上网瘾,原因之一是老年人群缺少亲人陪伴,手机充当了“陪伴者”。过去多年,我国家庭模式是几代人同居一室、互相陪伴,老人自然不会孤单寂寞。但如今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独居和空巢老人已超过1.18亿,手机变成了空巢老人的“填空者”,不仅白天陪伴老人,而且深夜陪伴,导致老人上瘾。

  原因之二是,平台企业特别是短视频平台未能尽责保护老年人群。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然而,涉及短视频和直播的相关平台,基本都通过算法锁定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用户,使老年人对平台推荐的内容欲罢不能。而且,很多直播间还以小恩小惠诱导老人看视频,这不利于保护老人选择权、健康权。

  面对“网瘾老人”,很多家庭只能启动自救模式,比如有的子女劝导父母放下手机,有的子女给老人手机设置了“青少年模式”,还有子女刻意藏匿老人手机。但显然这些办法都治标不治本,甚至还引发了家庭矛盾冲突。特别是很多子女在老人面前抱着手机不放,是一种不良示范,劝导老人远离手机更不现实。所以,戒除老人网瘾,还须综合施策。

  从家庭层面来说,亲情陪伴无疑是戒除老人网瘾的正确打开方式,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的子女和老人生活在不同城市,有的子女与老人生活在同一城市的不同小区,这都注定了子女很难经常陪伴老人。但为了老人身心健康考虑,子女还是要千方百计陪伴老人,比如远程视频、电话也是一种陪伴方式,更要对家中老人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监测。

  从平台角度而言,可参考“青少年模式”推行“老年人模式”。比如对年龄60岁及以上的注册用户,平台应自动切换到“老年人模式”,并鼓励各类创作者为该模式提供适合老年人浏览的内容。而且,对同一老年账户的每天和每次的使用时长分别进行限制,到时间后提醒老年用户注意身体健康。同时,要在显著位置提醒老年人切换算法推荐模式。

  另外,也要从政策层面出台行动方案。目前,政策层面更注重保护未成年网民,如推行“青少年模式”,但对老年网民保护不到位,这主要是老年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实际情况是,“网瘾老人”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亟待采取行动。可考虑出台保护老年网民行动方案,通过引导家庭、平台、社会共同尽责,构筑起敬老爱老为老的社会生态。

  简言之,戒除老人网瘾或者预防其他老人染上网瘾,需要有关各方在网上网下合力构筑起“老年人模式”。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