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医疗“预交金”需做好破立文章
2025-04-01 09:57:20
作者:
取消门诊预交金,并规范住院预交金管理,既是深化医改的务实举措,更是构建新型医患关系的破冰之举,需在破除旧模式的同时,建立起适应医疗缴费支付与信用管理的新机制。
医疗预交金制度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在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医院管理手段匮乏的背景下,曾发挥过稳定医疗秩序的作用。如,门诊“预付金”,一次预付事后结算,有效解决了患者检查、开药逐项缴费排队的烦琐与不便。但随着全民医保体系日益健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预交金制度逐渐暴露出加重患者负担、加剧医患隔阂等弊端。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医保基金运行稳健,这为取消门诊预交金提供了坚实保障。在电子支付普及的今天,通过优化流程实现“先诊疗后结算”“边诊疗边结算”,既能减少患者排队次数,也能提升医院服务效能。
住院预交金的改革则需更加审慎。当前,住院预交金平均金额达数千元,对部分困难群众而言仍是沉重负担。但完全取消预交金可能导致医院资金周转压力加大,甚至出现逃费风险。山东滨州试点“信用就医”模式提供了有益经验:通过医保、银行、医院三方联动,为患者提供住院押金免缴服务,既减轻了患者负担,又通过信用评估和医保托底机制控制风险,改革以来系统运行平稳,印证了这一模式的可行性。
同时,构建新型信用就医体系需要多方协同发力。要加快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机制,从源头减少医院垫资压力。同时,需强化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将医疗信用纳入整体信用评价体系,对恶意逃费行为实施联合惩戒。此外,还应建立医疗救助基金,对遭遇重大疾病的困难群体提供应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