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游烟”是城市文明应有之义
2025-03-31 09:30:02
作者:王琦

黎青 作
3月中旬起,上海率先在武康路、豫园商城、新天地、外滩、南京路步行街、陆家嘴商圈、今潮8弄、蟠龙天地等8个中外游客集中、人群密集的“网红”地标场所推进室外“游烟”治理,形成示范效应。这一举措实施以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不少网友建议“全国推广”。(3月30日澎湃新闻)
“游烟”,即行人在室外行走(或骑行)过程中吸烟所产生的烟雾,其实质就是二手烟。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研究均明确指出,无论是直接吸烟还是吸入二手烟,均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上海的调查显示,近六成市民表示经常遭遇“游烟”困扰,逾九成市民对“游烟”行为表示反感。“游烟”不仅损害他人健康,还潜藏安全隐患,影响市容环境和出行体验。
上海此次选取八大网红地标作为“游烟”治理的重点区域,具有深远的示范意义。这些场所作为城市的“窗口”和“名片”,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目光。通过在这些地方先行先试,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将为全市乃至全国的“游烟”治理提供宝贵借鉴。在治理过程中,各场所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发挥场所管理方及内部各业态单位的作用,形成了共建共治、疏堵结合的强大治理合力。
然而,“游烟”治理并非易事,面临诸多挑战。人员流动性强是首要难题,尤其是在一些市民活动集中的公共场所和热门景点,“游烟”现象尤为突出。吸烟者来去匆匆,给监管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其次,公众的健康和文明意识、“共建共享”的理念尚需进一步提升。部分吸烟者缺乏对他人健康的尊重和对公共环境的爱护,认为在室外吸烟是自己的自由。此外,治理工作还需更多部门协同作战,如文旅、文明办、社工、卫生健康、城管、市容绿化以及属地街镇等。多部门一起联动,在日常工作中融入对“游烟”的管控、宣传、提示和引导,才能构建起有效的治理体系。
治理“游烟”不仅是健康问题,更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体现在高楼大厦的耸立和经济的繁荣,更体现在对市民生活细节的关怀和对公共环境的呵护上。上海对“游烟”宣战,正是推动城市文明进步的具象表达。
随着治理经验的不断积累,上海将进一步扩大“游烟”治理区域,覆盖室外排队等候区、人行道、路口红绿灯等候区、室外游乐场、公交车站等“游烟”高发场所。同时,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公众的健康意识和文明素养,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这种从“管控”到“共治”的转变,也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体现。
治理“游烟”是城市文明的必然之举,它关乎每一位市民的健康福祉,关乎城市公共环境的品质提升,更关乎社会文明程度的整体进步。上海的探索与实践,为全国城市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期待更多城市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让“无烟城市”成为现代文明的新标志。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