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百度“开盒”事件,隐私保护困境的缩影

2025-03-20 08:22:10

作者:张 恒

  □张 恒

  3月17日下午,百度安全负责人陈洋在公司内网做出了一段回应说明,表示在接到举报后,已经展开了调查并完成取证,结果显示,“谢广军女儿开盒事件”数据并非从百度泄露。受该事件影响,在社交平台上,有用户称担心信息泄露,多名网友表示想注销百度网盘账户。

  (3月19日《广州日报》)

  陈洋在回应中强调两点:一是百度数据经过匿名化、假名化处理,且权限分离严格,谢广军本人无相关权限和操作记录;二是通过调查发现,涉事信息实际来源于海外社工库,能以极低成本甚至免费获取微博用户隐私。这一结论虽通过公证机构背书,但公众质疑未完全消解,即为何海外社工库能轻易获取国内平台数据?百度作为信息聚合平台,是否在数据流通链条中存在监管漏洞?

  事件中,谢广军女儿被指称“开盒”信息来源于父亲,尽管百度否认,但涉事账号曾发布其父收入证明、收货地址等截图,进一步引发“特权滥用”的联想。公众对高管亲属是否利用企业资源谋取私利的天然怀疑,成为企业公信力的重大考验。

  此外,涉事女孩年仅13岁,依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未达刑事责任年龄,可能免于刑事处罚,但其监护人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然而,谢广军的公开道歉仅强调“女儿心智不成熟”,却未提及具体赔偿措施,被批评为“避重就轻”。法律专家指出,若信息确系谢广军泄露,其本人或需承担刑事责任,但当前证据链尚未明确。

  “开盒”行为依托于泛滥的社工库和匿名平台,形成“泄露—传播—网暴”的恶性链条。此次事件中,被“开盒”的孕妇因不堪骚扰注销账号,而施暴者最终也沦为受害者,印证了网络暴力的“互害性”。尽管监管层近年持续打击“人肉开盒”,但违法成本低、溯源难度大等问题依然突出。

  此次事件折射出两大问题:一是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的缺失,部分青少年将“开盒”视为“游戏”,缺乏对法律后果的认知;二是平台责任边界的模糊,尽管《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要求平台加强监测,但匿名社交、跨境数据流动等仍为监管盲区。

  “开盒”事件绝非个案,而是数字时代隐私保护困境的缩影。企业需以技术筑牢防线,但更需以透明赢得信任;家庭与社会应强化未成年人法治教育,避免其成为网络暴力的工具;监管则需完善跨境数据治理,斩断黑色产业链。唯有多方协同,才能遏制“开盒”乱象,让数字世界真正成为“安心之地”。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