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事 > 正文

让“好房子”成为幸福生活的容器

2025-03-11 08:55:22

作者:肖明君 宋玉琪

  今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好房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两会热点话题。好房子,这个概念特别直白朴素,它反映的也是人民群众最直接现实的要求。当前,住房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人们对于住房的要求,已经开始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住有所居”转向“住有优居”,大家盼望着新房子能建成“好房子”、老房子能改造成“好房子”。

  “好房子”建设理念,既是对人民群众期待美好生活品质的积极回应,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近日,济南明确提出,今年将优化高品质居住示范区推进机制,牢牢把握“好房子”建设理念,打造“安全、舒适、绿色、智慧”高品质居住示范区。这一举措不仅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也体现了济南在城市建设中的前瞻性与行动力,彰显了城市住房建设从“量”到“质”的深刻转型,为新时代城市更新与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提供了创新方向。

  对于到底什么样的房子是“好房子”的问题,住房城乡建设部给出的标准答案是:绿色、低碳、智能、安全。这在各地执行起来,则是一片创意无限的“蓝海”。比如,有的小区在新技术加持下,已经出现了会发电的墙,通过特殊材料构建住宅楼的外立面,为居民生活提供电力;有的新楼体,为解决楼上楼下噪声扰民问题,采用了混凝土模块化建筑方法,中间形成空腔,从而达到更好的隔音效果;还有的新楼盘把“适老化”作为卖点,针对老年人群需求改造建筑设施,既舒适又安全……由此可见,“好房子”不仅是新标准、新理念,它也指向新产业、新赛道、新服务。可以说,市场需求刚性,市场前景广阔。对此,相关部门要敏锐把握这一市场趋势和政策导向,将“好房子”理念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

  对于如何建设“好房子”,济南提出四个机制改革,构建了全链条的土地要素保障体系。新增用地指标预支政策与省级“标准地”供应改革双管齐下,既为重点项目落地开辟“绿色通道”,又通过工业用地高效利用夯实产业强市根基。值得关注的是,高品质居住示范区的核心在于回归“人”的需求,“控量提质”的土地供应策略与“定制规划”的居住区设计理念,打破了传统粗放式开发模式,转向精细化、个性化服务。例如,优化公共设施布局,引入优质托育、康养中心等配套设施,回应“一老一小”民生痛点,通过功能复合提升社区活力,让居住空间真正成为承载幸福生活的容器。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后,控规全覆盖将成为规划落地的重要抓手。这一过程中,需要确保“好房子”理念惠及不同群体,让蓝图真正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品质提升,这是政策落地的关键。值得一提的是,“好房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需在政策供给、监管效能上持续发力,例如探索“好房子”建设标准体系,将绿色建筑、智慧社区等指标纳入土地出让条件;企业应主动拥抱品质化、科技化转型,从“造房子”转向“造生活”;市民则可通过参与社区规划协商机制,成为美好家园的共同缔造者。对于济南,则是对应“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打造,将居住区建设与城市文化、生态本底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泉城特色的宜居品牌。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从来不是一句空话。把房子建好,让群众住进好房子,需要下足绣花功夫,也需要久久为功,这既是对“人民城市”的生动诠释,也是推进城市品质提升、擦亮城市品牌的良好契机。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